[发明专利]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及其发电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3214.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9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雷;张文华;王征;刘鸿涛;张黎黎;李白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8/24 | 分类号: | H01M8/24;H01M8/2465;H01M8/16;H01M8/04082;C02F3/28;C02F3/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周期 切换 式微 生物 燃料电池 及其 发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
背景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可以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实现高效废水处理,同时实现废水中化学能向清洁生物质电能转化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产生清洁能源电能、污泥产量低等诸多优点,在环境、能源及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优选产电微生物、改善电极材料、改进电池结构和优化运行条件等方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申请号为200910085861.3的申请公开了一种由传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改造而来的厌氧折流板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申请号为200810063876.5的申请公开了一种折流板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但二者都无法实现及时根据所处理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及负荷条件的改变而调节反应器内的微生态环境进而同时优化废水处理与产电效果的目的。申请号为201410342317.3的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空气阴极及其制备方法,但其所采用的单室空气阴极结构传统单一,难于实现工程扩大化。因此,亟需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合理的与既有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使其真正实现工程化、工业化和商业化,以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及其发电工艺,可依据所处理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及负荷条件以配置外部管路最适的阀门切换模式与切换频率,使得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按照A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或介于二者之间的方式运行,以得到污水处理和产电的最优耦合效果,极具灵活性,有利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真正实现工程化、工业化和商业化。
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其特征是:包括圆管TⅠ、圆管TⅡ、下底板TⅢ以及上盖板TⅣ,所述圆管TⅠ与圆管TⅡ为同轴设置的有机玻璃管,且圆管TⅡ设置在圆管TⅠ的外层;所述下底板TⅢ设置在两个同轴圆管的下部;所述上盖板TⅣ设置在两个同轴圆管的上部;所述圆管TⅠ与圆管TⅡ之间的空间径向设置有隔板GⅠ、隔板GⅡ、隔板GⅢ以及隔板GⅣ将两个圆管内的空间平均分割为四个隔室,四个隔室分别为隔室A、隔室B、隔室C以及隔室D;所述每个隔室内分别径向设置有一个折板,四个隔室内的折板分别为折板ZⅠ、折板ZⅡ、折板ZⅢ以及折板ZⅣ,所述每个折板均将其所在隔室分隔成横剖面面积之比为1:5的上流区和下流区;
所述圆管T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十二个阀门,每个隔室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三个阀门;
所述四个隔室的下流区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孔JⅠ、进水孔JⅡ、进水孔JⅢ以及进水孔JⅣ;所述四个隔室的上流区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出水孔CⅠ、出水孔CⅡ、出水孔CⅢ以及出水孔CⅣ;
所述上盖板TⅣ上设置有硅胶垫SⅠ和丝扣SⅡ,所述圆管TⅠ和上盖板TⅣ之间通过丝扣SⅡ密封,上盖板TⅣ对应每个隔室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接电路预留孔YⅠ、预留孔YⅡ、预留孔YⅢ以及预留孔YⅣ,所述每个预留孔均通过胶圈和丝扣密封;
所述每个隔室内均设置有石墨毡阳极和空气阴极,所述石墨毡阳极上设置有石墨毡SⅣ和不锈钢垫片SⅢ,所述石墨毡SⅣ的宽度小于折板的宽度,所述折板上端预留孔隙KⅠ和下端预留孔隙KⅡ将石墨毡SⅣ缠绕于折板ZⅠ、折板ZⅡ、折板ZⅢ以及折板ZⅣ的上流区一侧;所述不锈钢垫片SⅢ通过不锈钢螺丝SⅤ固定于石墨毡SⅣ顶端,并连接不锈钢丝SⅥ通过所在隔室所对应的外接电路预留孔穿过上盖板TⅣ与外电路相连;所述不锈钢垫片SⅢ收集石墨毡SⅣ电子;
所述空气阴极由液体催化剂、防水透气膜YⅥ和不锈钢网YⅤ组成,所述液体催化剂均匀涂抹在防水透气膜YⅥ朝向反应液的一侧,获得负载有催化剂的防水透气膜;将不锈钢网YⅤ设置在防水透气膜YⅥ负载有液体催化剂的一侧,通过硅胶垫YⅦ法兰固定于每个隔室上流区的侧表面;不锈钢网YⅤ焊接不锈钢丝YⅧ与外电路相连。
所述每个隔室上流区出水孔位于上流区横剖面所对应圆心角的角平分线上,每个隔室下流区进水孔位于下流区横剖面所对应圆心角的角平分线上,各隔室侧壁上设置的出水孔位置高于进水口位置。
所述空气阴极上边缘低于上流区出水口,空气阴极下边缘与石墨毡阳极折板下缘高度相等;所述空气阴极设置于上流区圆管TⅡ壁上,且与石墨毡阳极非接触,空气阴极对应弧长为所在隔室圆管TⅡ侧壁对应弧长的三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