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有导电片的集成发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3732.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唐纳德·桑德尔;尤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F21V2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史冠静 |
地址: | 美国加州丹维尔镇,***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片 弹性触片 通孔 集成发光体 伸入 卡住 侧壁 触片 斜向 导线安装 导线穿过 发电组件 穿线孔 导电 应用 延伸 | ||
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导电片整体呈管状,在导电片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一通孔的边沿设有斜向伸入导电片内部并能卡住导线的第一弹性触片,在第二通孔的边沿设有斜向伸入导电片内部并能卡住导线的第二弹性触片,在导电片中间段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触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导电片的集成发光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该导电片上的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可以将伸入导电片内的导线卡住,导线安装既方便又牢固,第三触片用来与发电组件相接触,该集成发光体将导电片隐藏在内部,结构紧凑,安装导线时只要将导线穿过对应穿线孔就可以安装到导电片上,安装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体,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有导电片的集成发光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集成发光体都包括有导电片,导电片用来连接外部的导线与发光体上的灯珠。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导电片及安装结构为:在导电片的两端各开有一个安装孔,正负极的导线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安装孔上,导电片的中间直接与灯珠保持电连接,或者通过另外的导电片与灯珠相电连接。上述结构的导电片虽然成本较低,但由于安装导线时,需要将导线穿过安装孔后绕制在安装孔上,因而导线安装较为不便。另外,有的导电片在两端不必开安装孔,安装时,正负极的导线分别直接焊接在导电片的两端,采用焊接的方式,不仅安装较为不便,而且还可能存在虚焊的现象。从上述导电片及对应的安装结构可知,现有的集成发光体不仅结构还不够紧凑,安装导电片较为不便,而且还存在着导电片部分裸露的缺陷。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导电片及集成发光体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应用有上述导电片的集成发光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整体呈管状,在所述导电片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设有斜向伸入导电片内部并能卡住伸入导电片内的导线的第一弹性触片,在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设有斜向伸入导电片内部并能卡住伸入导电片内的导线的第二弹性触片,在所述导电片中间段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触片。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片呈方管状,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方孔,所述的第一弹性触片设于第一通孔靠近导电片第一端口的边沿上并向导电片中间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二弹性触片设于第二通孔靠近导电片第二端口的边沿上并向导电片中间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与各自相对侧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均小于安装到该导电片上的导线的直径。这样,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均靠近各自对应的端口,且采用上述倾斜方向后,便于导线插入到弹性触片与对应内侧壁之间的缝隙内,也便于弹性触片卡住导线。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与各自所在侧壁之间的夹角α的大小为110°≤α≤130°。采用上述角度范围后,利于导线顺利插入到安装位置,且能更好地被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卡住,安装较为牢固。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弹性触片和第二弹性触片的头部与各自相对侧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d的大小为0.35mm≤d≤0.45mm。当然,根据不同的导线直径,该间距d可以作相应调整。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导电片中间段的侧壁上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三通孔为方孔,所述的第三触片为弹性触片并设于第三通孔沿着导电片长度方向分布的边沿上。
第三触片与其所在侧壁之间的角度可以有多种选择,优选地,所述第三触片与其所在侧壁之间的夹角β大小为100°≤β≤110°。采用上述角度范围后,便于第三触片横向伸出后抵设在发光组件上。
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可以开在导电片不同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导电片同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通孔设于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达,未经李伟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插件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磁性连接式的电子模块和模块化电子构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