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灌铅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4732.5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雷阿妮;贾卫卫;马永虔;王丛杰;高虎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5/008 | 分类号: | G21F5/008;G21F5/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刘昕宇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运输 容器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灌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灌铅工艺方法。它包括:步骤一:熔铅炉功能性试验,步骤二:检测热电偶的设置,步骤三:清洁铅锭,步骤四:铅锭装入熔铅炉,步骤五:开始熔铅,步骤六:熔铅炉保温,搅拌,步骤七:开始灌铅,步骤八:灌铅完成,步骤九:铅液保温,步骤十:铅液逐层冷却,步骤十一:移除灌铅设备,步骤十二:铅层γ屏蔽性能检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水冷环管提升装置使得铅层冷却均匀,且速度易于控制。2.熔铅及铅层保温均使用先进的天然气红外线辐射加热,热量利用率高,且清洁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灌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灌铅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核电产业的发展,现有核电机组已经服役多年,核岛内的乏燃料贮存即将达到极限,必须转运至后处理厂进行后处理。乏燃料贮存、运输是核燃料循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现有进口的乏燃料运输容器已不能够满足国内乏燃料周转运输的要求,且国外进口乏燃料运输容器既不利于我国设备国产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核电发展对外输出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电力需求不断增长,核电事业也随之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核电站设计之中考虑的乏燃料在堆贮存能力通常为10~20年电站正常运行所卸出的乏燃料组件数量,在核电站贮存水池装满乏燃料之前,必须将其运往核燃料后处理厂,否则由于乏燃料不能及时外运而将造成核电站停堆的严重后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测算,2020年我国核电站乏燃料累积存量将超过7500吨,核电站累积外运的乏燃料约为2100吨,2020年当年外运量超过200吨。到2025年,我国核电站乏燃料累积存量将超过14000吨,核电站乏燃料累积外运量5200吨,当年外运量近900吨。到2030年,在不考虑再新建核电站情况下,我国核电站乏燃料累积存量将达到23000吨,核电站乏燃料累积外运量超过10000吨,当年外运量近1300吨。
因此,乏燃料运输势在必行,它是闭合燃料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乏燃料运输容器又是保证运输安全的一项关键而重要的设备。根据世界各国在放射性物质(包括乏燃料)运输安全理念上达成的共识,放射性物质(包括乏燃料)运输的安全主要依赖运输容器本身的安全,人为因素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处于次要地位。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制项目对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专项具有重大意义,乏燃料运输容器是保证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由于大型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的复杂性和昂贵的造价,目前我国仅从美国NAC公司进口了两台NAC-STC容器,但其价格昂贵,目前还没有国产核电站乏燃料的运输容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研制成功可以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大型乏燃料运输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可以充分体现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
目前国际上具有大型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代表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但这些国家设计和制造的容器价格非常昂贵,一台容器需要近3000万元人民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来我国生产出的容器价格必将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在国际上将非常具有竞争力。
本项目研制成功后,可以改变我国目前大型乏燃料运输容器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此外,还可以发挥国内制造成本低的优势,迅速扩大国产大型核电站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政策的实行以及现有和在建核电站的陆续投产,乏燃料运输容器的需求量非常大,将来制造出的容器将应用于国内各个核电站的乏燃料运输工作之中,将大量的核电站乏燃料运输到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做后处理前的暂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灌铅工艺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灌铅工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熔铅炉功能性试验
熔铅炉功能性试验内容包括:熔铅炉工作温度试验、熔铅炉输出管道通畅试验、管道阀门工装状态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4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自清洁的涂料输送管道
- 下一篇: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