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子自动分离装置及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5847.6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彦昆;魏文松;白京;王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G01N21/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自动 分离 装置 活力 无损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种子自动分离 装置及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种子活力大小对粮食产量以及农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 义,传统的农作物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多采用生化方法,检测方法对种 子有损,且检测周期长,非专业人员操作起来困难。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采用高光谱技术或者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 了种子活力的无损检测,但基于光谱技术检测种子活力仅对种子单个 静态检测,不能实现种子动态检测,且基于光谱技术开发的设备体积 大,成本高,不便于该仪器的移动与推广使用。此外现在市面上较成 熟的色选机在种子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涉及对种子 颜色,外观特征等检测,但因成本昂贵,体积庞大等缺点,且色选机 的分级机构多采用空气压缩机,且油污也会对种子进行污染,影响种 子活力的检测结果,不利于在市场上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种子无损检测中无法 自动分离以及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系统结构复杂,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子自动分离装置, 包括驱动机构、旋转轴、安装底座、搅拌手柄、锥形引流侧壁以及种 子分离圆盘;沿所述种子分离圆盘的周向设有挡边;所述引流侧壁设 于所述种子分离圆盘的中心,所述引流侧壁与所述挡边之间的种子分 离圆盘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安装底座固定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安装底座位于所述引流侧壁上方,且与所述引流侧壁可旋转连接; 所述搅拌手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其另一端设有毛刷,所述 毛刷与所述引流侧壁与所述挡边之间的种子分离圆盘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所述毛刷的宽度与所述引流侧壁与所述挡边之间的 间距相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安装底座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搅拌手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种子自 动分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种子自动分离装置依次连接的种子检测装 置和种子分级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种子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圆盘下方且在竖直 面内相对设置的两个种子检测板以及与两个种子检测板分别连接的接 收光电传感器和发射光电传感器,其中一个所述种子检测板上设有检 测探头,另一个所述种子检测板上设有与所述检测探头相对设置的背 景板。
根据本发明,所述检测探头包括环形导向杯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导 向杯内的光电检测器和光源,所述光电检测器设于所述环形导向杯的 中心,所述光源围绕于所述光电检测器的周围。
根据本发明,两个所述种子检测板上均设有所述检测探头和背景 板,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背景板一一相对,且两个所述检测探头的光 线相互交叉。
根据本发明,所述种子分离圆盘的通孔下方连接有过渡料斗,所 述过渡料斗的末端设有引流槽,用于控制种子的下落方向。
根据本发明,所述种子分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分级过渡箱,所 述分级过渡箱的底部设有两个种子漏孔;分级调节组件,所述分级调 节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分级调节组件对称设于所述分级过渡 箱的两个种子漏孔相对应的两侧,每组所述分级组件包括导向板、弹 簧和导向板旋转控制机构,所述导向板设于分级过渡箱内,用于使种 子落向与该导向板相对一侧的种子漏孔内,且上端与所述分级过渡箱 的侧壁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导向板和与所述导 向板连接的侧壁之间,所述导向板旋转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导向板 旋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分别与两组所述分级调节组件中的导向板 旋转控制机构连接,且所述主控器根据待分级种子的等级可选择的向 两组所述分级调节组件中的导向板旋转控制机构发送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所述种子分级装置还包括分离隔板,所述分离隔板 嵌于所述分级过渡箱内,且上端低于所述分级过渡箱的侧壁,下端与 所述分级过渡箱的底板连接,将所述分级过渡箱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两 个种子通道,两个所述种子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种子漏孔相连通。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5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