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感应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6991.1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张玥;安斌;叶震宇;王宇;马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感应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感应系统及其使用方 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智能家居领域发展很快,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就能进行家居控制, 一个家里可能会有很多智能家居设备。
但目前大多数的智能家居对判断家里的主人是否离家或者回家没有很 好的办法,因此很难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无法完成主人突然离家或进家而 需要对家居的一些调整。有些非常规的技术倒是能完成此功能,但是造价很 高,不适于普通家庭使用。
目前iBeacon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场合,是一种通过低功耗蓝牙 技术进行十分精确的微定位,通过此技术设备可以接收一定范围由其他 iBeacons发出来的信号,同时也可以把你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传给其他用 户,用户便能使用智能设备来传输数据。
因此,需要结合iBeacon技术设计一种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感应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智能家居感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能准 确感应主人是否离家或进家,从而进行相关的家居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家居感应系统,包括:
设有iBeacon模块的感应器,用于发射感应信息;
智能控制终端,用于连接家中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控制模块、通 信模块、蓝牙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 述通信模块、蓝牙模块、显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
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通过蓝牙模块与所述感应器收发信息,通过通信模块 连接各智能家居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iBeacon模块包括核心处理器、发射单元、电源单元, 所述核心处理器控制发射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核心处理器、发射单元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ARM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为WIFI或GPRS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通过通信模块连接家庭主人的智能移动终 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手机。
一种智能家居感应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1)家庭主人在家时,将带iBeacon模块的感应器置于室内,所述智 能控制终端通过蓝牙模块接收到感应信息;
(2)主人离家时,带走感应器,当感应器的距离达到阈值时,所述智 能控制终端接收不到感应信息,判断主人离家;
(3)智能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完成离家时家居布置;
(4)如果主人回家,所述智能控制终端接收到感应信息,判断主人回 家,智能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完成回家时家居 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阈值为100米。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利用iBeacon技术,建立家庭 用的智能家居感应系统,方法简单有效,使智能家居设备准确判断家里的主 人是否离家或者回家,从而完成离家或回家时的家居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智能控制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智能家居感应系统,包括:
设有iBeacon模块的感应器,用于发射感应信息;
智能控制终端,如图2所示,用于连接家中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 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蓝牙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蓝牙模块、显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
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通过蓝牙模块与所述感应器收发信息,通过通信模块 连接各智能家居设备。
其中,所述iBeacon模块包括核心处理器、发射单元、电源单元,所述 核心处理器控制发射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核心处理器、发射单元供电。
其中,所述智能控制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为ARM控制器。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为WIFI或GPRS模块。。
其中,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通过通信模块连接家庭主人的智能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手机。
本发明具体的使用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6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