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7811.1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金;张许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0 | 分类号: | C07H17/00;A61K31/7052;A61K31/706;A61P31/04;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刘烽;桑胜梅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原生动物感染 药物组合物 抗菌剂 可接受 可用 制备 细菌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式Ⅰ所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所述化合物是抗菌剂,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和原生动物感染。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本申请为2013年8月2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10373556.0的同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新的4-取代的-9-脱氧-8A-氮杂-(8A-烷基)-8A-高红霉素A衍生物,及其光学活性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含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衍生物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细菌感染、原生动物感染类疾病。
背景技术
大环内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抗感染类药物,因其抗菌活性好,无过敏反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床应用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第二大类抗感染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红霉素作为第一代大环内脂抗生素,曾广泛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以及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然后由于对酸性介质不稳定性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阿奇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大环内脂抗生素解决了此问题,并在药效和药物动力学方面有了极大地改善。阿奇霉素(9-脱氧-9A-甲基-9A-氮杂-高红霉素A)是Bright(美国专利US4474768)和Kobrehe(美国专利US4517367)等发现的第一个15元环大环内脂抗生素。它是红霉素经肟化、贝克曼重排与内酯环上引入一个氮原子,然后经过还原、甲基化而得到一类特殊大环内脂抗生素。其突出特点是:对酸性介质稳定,组织渗透型号、血浆半衰期长、临床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和不良反应少。特别是阿奇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具有抑制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弥补了大环内脂抗生素在抗革兰阴性菌方面的不足。
泰拉霉素(Tulathromycin)它是以二氢高红霉素为起始原料,先对2′位保护,然后对其4″位进行氧化、环合,经过还原脱除2′位保护,然后经过胺化成盐得到泰拉霉素。是一种新近上市且为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我国农业部在2008年第957号公告中首次允许泰拉霉素在动物生产中使用。泰拉霉素主要用于放线杆菌、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牛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用量少、一次给药、低残留和动物专用等众多优点。
但是,随着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持续、不当使用,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泰拉霉素等都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并且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泰拉霉素口服毒性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结构通式Ⅰ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为H或C1~C6烷基;
R1选自H、羟基、甲氧基、炔丙基、芳烃基和氮杂环;
R2为羟基;
R3为-CH2R,其中R为H或含有或不含杂原子的有机基团,所述杂原子选自O、N、S和卤素;
R4选自H、乙酰基和苄氧羰基。
在本发明所述化合物中,优选地,R3为-CH2NR20R30或-CH2SR40,其中R20、R30和R40均独立地为H或含有或不含杂原子的有机基团,所述杂原子选自O、N、S和卤素,且R20和R30间可选择地键连成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7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