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7937.9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姜丽梅;江雪梅;吴婷婷;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4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视角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第二基板上限定有多个子像素区域,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设有第一电极,第二基板朝向液晶层的表面设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公共连接线和从第一公共连接线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且包括第二公共连接线和从第二公共连接线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电极条,第一电极条与第二电极条呈交错设置,第二电极条设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的中部,第一电极条设在每个第二电极条的两侧,第一电极条与第二电极条之间没有重叠,第三电极为像素电极且设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现在液晶显示装置逐渐向着宽视角方向发展,如采用面内切换模式(IPS)或边缘场开关模式(FFS)的液晶显示装置均可以实现较宽的视角。宽视角的设计使得使用者从各个方向均可看到完整且不失真的画面。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很多事情并不喜欢拿出来和人分享。在公共场合,总希望自己在看手机或者浏览电脑的时候内容是保密的。因此,除了宽视角的需求之外,在需要防窥的场合下,也需要能够将显示装置切换或者调整到窄视角模式。
目前有以下三种方式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宽视角与窄视角进行切换:第一种是通过百叶遮挡膜来实现,当需要进行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第二种是在液晶显示器中设置双光源背光系统用于调节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该双光源背光系统由两层层叠的导光板结合反棱镜片构成,顶层导光板(LGP-T)结合反棱镜片改变光线的走向使得光线限制在比较窄的角度范围,实现液晶显示器的窄视角,而底部导光板(LGP-B)结合反棱镜片的功能则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宽视角;第三种是将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上的驱动电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宽视角显示驱动电极,另一种是控制视角电极,当在控制视角电极上施加适当的电压时可使得液晶显示装置产生适当的漏光,进而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的切换。
但是,上述第一种方法的缺陷在于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且需要使用者随身携带,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且在贴完防偷窥膜后只能实现窄视角显示模式;上述第二种方式的缺陷在于此种双光源背光系统会导致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及成本均增加,不符合液晶显示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上述第三种方式的缺陷在于需在液晶显示装置上设置宽视角显示驱动电极与控制视角电极两种电极,其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减少,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亮度下降,制程也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其可在无需使用遮挡膜、基本不增加产品厚度和制作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的切换功能,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第二基板上设有扫描线和数据线,其中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区域,该第一基板朝向该液晶层的表面设有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朝向该液晶层的表面设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该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公共连接线和从该第一公共连接线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条,该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且包括第二公共连接线和从该第二公共连接线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电极条,该第一电极条与该第二电极条呈交错设置,该第二电极条设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的中部,该第一电极条设在每个第二电极条的两侧,该第一电极条与该第二电极条之间没有重叠,该第三电极为像素电极且设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
进一步地,两个该第一电极条之间形成第一缺口,该第二电极条对应于该第一缺口设置,两个该第二电极条之间形成第二缺口,该第一电极条对应于该第二缺口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79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射器
- 下一篇:灯条背胶、压板及贴附治具、贴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