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0575.9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销 活动 投放 电子 优惠券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倾向于通过发放电子优惠券来进行营销推广活动。大多数营销活动都有预算总额,即在本次营销活动中向用户让利的总金额。如果最终营销活动实际向用户让利的数额远低于预算总额,意味着营销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大幅度超过预算总额,则可能因超过商家的接待能力而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发放适宜数量的优惠券是保证营销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营销活动平滑进行,在营销活动的持续时间内,每天都要决定当天投放的电子优惠券数量,即当天所有用户可以领取的优惠券数量。对于让利金额不确定的优惠券,如折扣优惠券、消费满100元可使用的20元红包等,这些优惠券通常免费发放,在发放时既无法得知用户是否会使用,也无法得知用户使用该优惠券时的让利金额,营销活动的运营人员往往只能参考历史数据,凭经验和感觉来预计每天投放的数量,这样的方式往往造成活动前期和后期的投放数量差距较大,不利于营销活动的效果和商家的经营。对运营人员人员而言,在决定投放数量后,往往需要密切关注当天优惠券的领取情况,如果与自己的预期差距较大,还需要修改投放数量,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的方法,所述优惠券以预定时间单位进行投放,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自营销活动开始到第i个预定时间单位结束,优惠券的领取数量、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所述使用金额为用户在使用每张优惠券时消耗的预算额度;i为自然数;
根据营销活动的剩余预算额度、剩余预定时间单位个数、平均单笔使用额和优惠券使用率确定第i+1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所述平均单笔使用额由使用数量总和和使用金额总和确定;所述优惠券使用率根据使用数量和领取数量计算得出;
将所述第i+1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发送给营销平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的装置,所述优惠券以预定时间单位进行投放,所述装置包括:
相关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自营销活动开始到第i个预定时间单位结束,优惠券的领取数量、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所述使用金额为用户在使用每张优惠券时消耗的预算额度;i为自然数;
投放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营销活动的剩余预算额度、剩余预定时间单位个数、平均单笔使用额和优惠券使用率确定第i+1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所述平均单笔使用额由使用数量总和和使用金额总和确定;所述优惠券使用率根据使用数量和领取数量计算得出;
投放数量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第i+1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发送给营销平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的实施例利用营销活动已结束的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领取数量、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基于剩余预算额度、剩余预定时间单位个数、平均单笔使用额和优惠券使用率来自动计算出下一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并配置到营销平台,避免了由运营人员人工预计 投放数量的主观偏差,能够更好的匹配于预算总额,在提高营销活动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场景的一种网络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主机或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营销活动中投放电子优惠券装置的逻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营销活动中发放电子优惠券的方法,基于营销活动的优惠券相关信息(如领取、使用、消费等情况),自动确定下一个预定时间单位的优惠券投放数量;通过对营销活动的优惠券领取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动态调节每个预定时间单位可供领取的优惠券数量上限,相对于运营人员的主观决定而言更为合理,也使优惠券投放在营销活动持续时间内更为平滑,提高了营销活动的效果;同时运营人员不再需要人工决定投放数量,也不再需要持续关注领取情况,工作量得以减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05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