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子荧光光度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2624.2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子 荧光 光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
背景技术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 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可以进行多元素测定等优点,在地质,冶金, 石油,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广 泛的应用。常见的激发光源校正是光电检测器接收激发光源经透镜汇 聚在原子化器上的能量,并不能做到直接检测激发光源的能量,所以 其激发光源漂移校正功能不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能够解决现有 技术存在的激发光源漂移校正功能不全面的问题。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包括:
激发光源、第一光学透镜、原子化器、光接收器、第一光电检 测器和第二光电检测器;其中,
所述激发光源、第一光学透镜和原子化器置于同一光轴上,所 述第一光学透镜位于所述激发光源和原子化器之间,所述激发光源 发射的特征光谱经所述第一光学透镜聚焦到所述原子化器,所述原 子化器产生的原子荧光由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接收,所述光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源发射的特征光谱,并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检 测器。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第一光电检测器直 接检测激发光源能量变化,对激发光源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 激发光源漂移校正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子荧光光度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激发光源,2为第一光学透镜,3为原子化器,4为 第二光学透镜,5为第二光电检测器,6为第一光电检测器,7为光 接收器,8为第一光学透镜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包括:
激发光源1、第一光学透镜2、原子化器3、光接收器7、第一 光电检测器6和第二光电检测器5;其中,
所述激发光源1、第一光学透镜2和原子化器3置于同一光轴上, 所述第一光学透镜2位于所述激发光源1和原子化器3之间,所述 激发光源1发射的特征光谱经所述第一光学透镜2聚焦到所述原子 化器3,所述原子化器3产生的原子荧光由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5 接收,所述光接收器7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源1发射的特征光谱, 并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6。
本发明所述的光接收器以及第一光电检测器组成的漂移校正装 置适用于单道,也可做双道和多道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第一光电检测器直 接检测激发光源能量变化,对激发光源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 激发光源漂移校正功能。
可选地,在本发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光学透镜底座;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透镜底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光学透镜。
可选地,在本发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光学透镜底座,还用于固定所述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位于所述 第一光学透镜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光接收器置于第一光学透镜下方,能 够确保光接收器不会对透过第一光学透镜的光束产生影响。
可选地,在本发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接 收器通过光纤将其接收到的特征光谱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
可选地,在本发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光学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透镜置于所述原子化器和第二光电检测器之间, 用于将所述原子化器产生的原子荧光聚焦到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光接收器的引入实现了激发光源实 时漂移校正,避免了检测信号的损失;2、光接收器置于透镜下方, 不会对透过透镜的有效光产生影响;3、简化光学系统结构,漂移校 正具有更大的灵活性;4、通过激发光源漂移校正从而间接提高原子 荧光光度计稳定性。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 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2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醛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气体现场监测特征吸收峰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