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色域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3428.7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5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万垂铭;姜志荣;姚述光;区伟能;朱文敏;曾照明;肖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9/32;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转换层 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色域 转换 单色光波长 倒装结构 基板连接 生产控制 有效混合 白光 基板 激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色域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包括有基板、以及与基板连接的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为倒装结构;在所述LED芯片上方由下至上层叠设有用于转换单色光波长的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转换的单色光波长不同,通过所述LED芯片激发出的光、所述第一光转换层转换的光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转换的光的有效混合,以得到LED白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运用于LED电视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其更容易地进行生产控制以使LED背光电视机的色域(NTSC)大于100%,从而满足高色域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色域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某个完全的子集,颜色子集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来精确地代表一种给定的情况,例如一个给定的色彩空间或是某个输出装置的呈色范围。
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具有高效率、长寿命、不含Hg等有害物质的优点,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LED的亮度、寿命等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如今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已经开始在电视机的背光技术领域广泛使用。按照LED背光源处于LED电视机的位置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结构,而所谓直下式结构,是指把LED晶粒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当作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的结构。
随着LED背光技术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LED电视高色域(NTSC)等方面的需求日渐增加。目前,实现LED电视高色域的主流技术是使用蓝光LED光源搭配量子管、量子膜或者荧光粉。
比如,专利申请号CN201520198453公开了一种使用蓝光LED光源搭配量子管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量子管中混合含有红/绿色量子点。但是,因结构限制,很难实现不同量子点在量子管中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并且还带来难以实现量产、以及使用过程中量子管容易破裂等致命性缺陷。
再比如,专利申请号CN201220049129公开了一种使用蓝光LED光源搭配量子膜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量子膜中含有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其中,量子点的波长取决于量子点的大小,而红/绿量子点大小不均匀,且粒径大小为纳米级,要将其均匀分布在量子膜中,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从而导致量子膜成本昂贵。
又比如,专利申请号US2008/0018235A1公开了一种使用蓝光LED芯片搭配荧光粉封装的背光光源,但其所需的荧光粉的浓度大,且批量化生产点胶量难以控制和实现,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LED背光技术,其运用于LED电视中可以更容易地满足高色域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运用于LED电视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其更容易地进行生产控制以实现高色域的需求。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色域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包括有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连接的LED芯片,其关键在于:
所述LED芯片为倒装结构;
在所述LED芯片上方由下至上层叠设有用于转换单色光波长的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二光转换层;
所述第一光转换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转换的单色光波长不同,通过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所述第一光转换层转换所得的光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转换所得的光的混合,得到LED白光。
进一步的,所述LED芯片至少为2颗,所述LED芯片共用一个基板,且所述第二光转换层供所述LED芯片共用,所构成的背光模组的结构更为简单且紧密,其运用于LED电视中可有效地节省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3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下一篇:基于超材料的可调非色散红外气体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