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器及采用其的折弯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4356.8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传;叶剑锋;郑升发;李志丹;陈尚贵;许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B21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采用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及采用其的折弯机。
背景技术
液压折弯机的电气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继电器控制系统 的特点是逻辑控制采用一定数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来完成。为了提高 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中也有选用PLC控制系统,由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点容量 较小,需要用输出功率模块或中间继电器转换后再供给大电流的直流电磁阀, 需增加较多的成本。
具体的,上述两种对折弯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具体的存在以下缺点:
折弯机电气控制系统,如果采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中间继电器触点约 30万次的电气寿命,对需要频繁点动的液压折弯机来说可使用的时间非常短, 保修期内经常因继电器触点寿命而出现故障。继电器控制系统不能实现故障检 测功能,当继电器因触点寿命不能正常打开时,不能检测到故障而切断输出, 可引起折弯机下行危险,危及人身安全。
如果采用PLC控制器,由于PLC的输出点容量较小,需要用输出功率模块 或中间继电器转换后再供给大电流的直流电磁阀,这样能降低产品故障率,但 需要增加较多的成本。PLC控制器可实现故障检测,但PLC本身不能显示故障, 要显示故障还需配置显示器或触摸屏,成本较高。PLC控制器当输出触点损坏时, 需要修改PLC程序才能继续使用,对于普通客户维护不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器,能够解决现有电器控制系统存在的使 用寿命低,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器,能够解决现有电器控制系统存在的使 用寿命低,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弯机,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控制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器,其中,包括MCU,该MCU包括多个输入点和多个输出点,且至 少部分输入点为备用输入点,部分输出点为备用输出点;
所述输出点采用场效应管。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MCU还连接有用于检测设备工作状 态的采集装置,所述MCU还连接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用于设备故障的显 示。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显示装置为数码显示管。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MCU为8051系列单片机。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稳压电源模块、光耦隔离输入模 块、功能设定开关、光耦隔离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指示灯和串行通讯模块。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压电源模块包括一个5V开关稳压 模块和一个24V模拟稳压模块。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MCU通过光耦隔离模块驱动场效应 管。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串行通讯模块由MAX模块构成,其 输入口与MCU串行口连接。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输入输出点均设置有一个发光二极 管以指示相应点的动作。
一种折弯机,其包括如以上所述的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本申请中输出点采用大功率场效应管,可以解决 现有的电气控制系统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包括备用输入点和备用输出点且输入 点和输出点为可自由配置的输入点或输出点,当因外部短路烧坏某输出点或输 入点时,用户在控制器上简单操作,即可进行自由配置,提高了控制器维护的 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器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滑块;2:压刀;3:V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控制器,包括MCU,该MCU包括多个输 入点和多个输出点,且至少部分输入点为备用输入点,部分输出点为备用输出 点,上述输出点采用场效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4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