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5295.7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智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2 | 分类号: | B01J4/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自动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橡胶生产的过程中,反应釜应用于对多种粉状、浆状原料的搅拌、混 合。现有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其粉料添加都是采用将反应釜上部的盖体打 开人工添加的方式。此种物料添加方式存在诸多不足,粉料直接从反应釜上 部的开口处倒入反应釜内,粉料输送需人工操作,不能控制加入物料的量, 而且,人工操作不但费时费力还影响环境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以解决反应釜加 料需要依赖人工添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顶部设有第一进料 管和第二进料管,下部设有第一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所述搅拌罐内设有搅 拌棒,所述第三出料管上连接第二连接阀,所述第一出料管依次通过第一连 接阀、水泵和第二出料管后连接反应釜。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上均依次套有压紧螺母、第 一压紧圈和第二压紧圈后通过螺纹与所述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管、第三出料管通过法兰盘和搅拌罐连接,所 述第二出料管通过法兰盘和反应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外壁由内向外依次包裹珍珠岩 混合保温层、石棉层和织物层;减小物料传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紧圈套在第一压紧圈外侧,并通过第一压紧圈边 缘的凸起将第二压紧圈和第一压紧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和第一出料管之间连接过滤器,防止水泵堵塞损坏 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上设有流量探测器,便于监控 生产进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动加料装置无需人工投料,实现了自动化物 料输送,减少了人工输送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加入物料的量也能够精确的控 制,省时省力,且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进料管,2-第二进料管,3-搅拌棒,4-法兰盘,5-第一连接阀, 6-第一出料管,7-水泵,8-第二出料管,9-反应釜,10-第二连接阀,11-第 三出料管,12-搅拌罐,13-压紧螺母,14-第一压紧圈,15-第二压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 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 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 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 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 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 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智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智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5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化物成品质量控制工艺
- 下一篇:配料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