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护眼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1060.5 | 申请日: | 2015-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7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董虹;何珂;杨海英;王睿岚;王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护眼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护眼口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SARS、人获得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越来越受到关注,收治该类患者时,为患者进行吸痰、实施气管镜检查等操作时,有可能发生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如果医务人员仅仅佩戴口罩,病人的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极有可能直接溅入医护人员的眼睛里,通过组织粘膜侵入,造成对医护人员的感染。但是目前医务人员佩戴的口罩和眼罩是分开的,面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保护起来,存在被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溅到脸上的可能,不安全也不卫生,而且在佩戴口罩、眼罩时十分繁琐,有时还要去不同的地方拿取,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目前,大部分医院为了节约开支,每次眼罩使用后,都用消毒水浸泡、晾干后重复使用,容易引起再次感染,这就增加了医务人员与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目前临床上有一次性医用戴眼罩的外科口罩,但无法达到呼吸道传染病房的防护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房的一次性医用护眼口罩,降低生产成本,避免重复使用,一体化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保护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遮挡效果和防护效果,增加了口罩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软透明护眼罩具有更好的透视效果,更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护眼口罩,它主要由软透明护眼罩、口罩构成,所述口罩为半球形,所述口罩包括表层、中间过滤层和内层,所述口罩顶端设置从下至上逐渐变小形成带锥度的鼻托,所述鼻托外侧设置可弯折的鼻夹,所述鼻夹的长度为8.5cm-10.5cm,所述鼻托内侧设置与鼻夹相配合的鼻夹垫,所述口罩两侧设置相配合的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软透明护眼罩位于口罩外侧,所述软透明护眼罩的下边缘两端与口罩固定连接,所述软透明护眼罩上设置与鼻托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软透明护眼罩两侧设置侧翼,所述侧翼远离软透明护眼罩一端设置紧固装置。
所述侧翼与软透明护眼罩连接处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条形软垫,所述条形软垫的末端伸出开口外侧,所述条形软垫可在开口内上下移动。
所述侧翼上设置储物格。
所述侧翼靠近耳朵处设置网格。
所述软透明护眼罩沿口罩外侧向下延伸至口罩二分之一处。
所述第一松紧带的长度大于第二松紧带。
所述软透明护眼罩上边缘呈弧形或左右角圆钝。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的设计使口罩保护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遮挡效果和防护效果,增加了口罩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使用时佩戴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软透明护眼罩具有更好的透视效果,更加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3、本实用新型设置条形软垫,可避免软透明护眼罩距离眼睛太近而产生视觉不适感。
4、本实用新型设置储物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喷射或飞溅到软透明护眼罩上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擦拭。
5、侧翼靠近耳朵处设置网格,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面积的同时不会妨碍医务人员的听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翼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软透明护眼罩;2、口罩;3、表层;4、中间过滤层;5、内层;6、鼻托;7、鼻夹;8、鼻夹垫;9、第一松紧带;10、第二松紧带;11、侧翼;12、紧固装置;13、开口;14、条形软垫;15、末端;16、储物格;17、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1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