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花生脱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4275.2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7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鹏;魏梦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A23N5/01 | 分类号: | A23N5/0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脱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尤其是一种花生脱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花生脱壳机的种类很多,大多数花生脱壳机都是由电机带动的,在没有电的情况下这种花生脱壳机则很难进行工作,而少数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脱壳的花生脱壳机,由于其对花生米与花生壳的分离装置不完善,会在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花生壳,需人工进行处理,费时费力,且在工作过程中主轴的能量没有进行有效回收,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手动和电动两用、且能够自主发电的花生脱壳机,它克服了花生脱壳机对外部电源依赖性强的缺点,并解决了手动脱壳时花生米与花生壳分离不完全,能量得不到充分回收利用的弊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动和电动两用、且能够自主发电的花生脱壳机,包括花生脱壳箱、机架、电动机、运输带轮、刹车片、车轮、转花、运输带、振动筛、小带轮、传动带、发电机、行星杆、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大带轮、顶盖、下料筒、主轴、手轮、滚筒机架、滚刀、可调滚和风机。所述花生脱壳箱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电动机与风机和小带轮连接,所述运输带轮与机架构成转动副,所述刹车片与转花连接,所述转花与车轮连接,所述运输带铺设在运输带轮上,所述振动筛与机架和电动机连接,所述大带轮与内齿圈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与行星轮进行啮合,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进行啮合,所述太阳轮输出转速连接到发电机的输入端,所述大带轮与主轴连接,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杆连接,所述下料筒安装在顶盖上,所述滚刀机架装在主轴上,所述滚刀安装在滚刀机架上,所述手轮与主轴连接,所述可调滚装在花生脱壳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脱壳质量好,能够手动和电动两用,且能通过自主发电进行能量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花生脱壳箱,2.机架,3.电动机,4.运输带轮,5.刹车片,6.车轮,7.转花,8.运输带,9.振动筛,10.小带轮,11.传动带,12.发电机,13.行星杆,14.太阳轮,15.行星轮,16.内齿圈,17.大带轮,18.顶盖,19.下料筒,20.主轴,21.手轮,22.滚筒机架,23.滚刀,24.可调滚,2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手动和电动两用、且能够自主发电的花生脱壳机,包括花生脱壳箱1、机架2、电动机3、运输带轮4、刹车片5、车轮6、转花7、运输带8、振动筛9、小带轮10、传动带11、发电机12、行星杆13、太阳轮14、行星轮15、内齿圈16、大带轮17、顶盖18、下料筒19、主轴20、手轮21、滚筒机架22、滚刀23、可调滚24、风机25。所述花生脱壳箱1安装在机架2上,所述电动机3与风机25和小带轮10连接,所述运输带轮4与机架2构成转动副,所述刹车片5与转花7连接,所述转花7与车轮6连接,所述运输带8铺设在运输带轮4上,所述振动筛9与机架2及电动机3连接,所述大带轮11与内齿圈16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16与行星轮15进行啮合,所述行星轮15与太阳轮14进行啮合,所述太阳轮14输出转速连接到发电机12的输入端,所述大带轮17与主轴20连接,所述行星轮15通过行星杆13连接,所述下料筒19安装在顶盖18上,所述滚刀机架22装载主轴20上,所述滚刀23安装在滚刀机架22上,所述手轮21与主轴20连接,所述可调滚24装在花生脱壳箱1上。
在使用时,把带壳花生从下料筒19倒入到花生脱壳箱1中,通过电机3带动小带轮10转动,小带轮10带动传动带11转动,传送带11带动大带轮17转动,从而使主轴20转动(或直接通过转动手轮21带动主轴20转动),此时滚刀机架22相对于主轴作旋转运动,套在滚刀机架22上的滚刀23发生旋转,通过与可调滚24间的相对转动对花生进行挤压,从而实现花生破壳的目的,脱壳后的花生米及花生壳会掉落到震动筛9上,通过振动筛的震动及风机25对花生米与花生壳进行分离,花生米通过运输带8进行收装,花生壳从抽风机25中排出,最终实现花生脱壳机果粒分离。在此过程中,大带轮17带动内齿圈16作同速转动,通过行星轮15及太阳轮14的啮合增速作用,将较高的转速传递给发电机12,从而实现自主发电,产生的能源可以在没电的情况下供风机使用。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4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