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HF频段RFID电子标签牛鼻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5183.6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0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郭青松;张茂成;余晋川;余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A01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园二***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hf 频段 rfid 电子标签 牛鼻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记载动物信息的电子标签,尤其是一种UHF频段RFID电子标签牛鼻环。
背景技术
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因动物繁殖、育种、免疫、检疫、防病和商品流通等环节的需要,须要对动物做识别标志和建立动物信息档案。传统的做动物标识的方法为人工手动标识,如在动物皮肤上打烙印、让动物带脖套识别标志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喷涂条码标签、二维码标签以及让动物佩戴RFID耳标等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方法,但条码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具有容易受到污染、损坏而无法读取等缺点;RFID耳标方式由于佩戴在动物耳朵上,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动物活动如扇动耳朵来驱赶蚊子等情况而导致RFID耳标破损、滑落,同时传统的RFID耳标读取距离较短,因而实际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牛类养殖的UHF频段RFID电子标签牛鼻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牛鼻环壳体和电子标签,其中:
所述牛鼻环壳体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其开口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牛鼻腔内隔膜的锥形的尖锐刺穿部件,其开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尖锐刺穿部件相匹配的安装孔;
所述电子标签包括UHF频段集成芯片和射频天线,所述电子标签内嵌于牛鼻环壳体的内部,用于记录牛的品种、重量、健康状况、饲料、用药等数据,同时可通过RFID读写器对其数据进行读写。
进一步地,所述牛鼻环壳体为椭圆环状结构,所述开口位于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处,所述集成芯片位于椭圆短轴的另一端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牛鼻环壳体椭圆长轴为70mm,短轴为41mm。
进一步地,所述牛鼻环壳体为食品级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尖锐刺穿部件为食品级不锈钢的金属穿针。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将牛鼻环壳体开口处一端的尖锐刺穿部件穿过牛鼻腔隔膜后插入另一端的安装孔内,牛鼻环壳体则变成为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并可悬挂于牛鼻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本实用新型为针对牛类养殖设计,用于佩戴在牛鼻上,因此避免了传统耳标式电子标签容易因牛类活动而脱落、破损等问题;
②本实用新型采用UHF频段集成芯片,可实现50cm距离的读写,因此使用更加方便、安全;
③本实用新型所述牛鼻环壳体为椭圆环状结构,其开口处设于短轴一端,相对传统圆形的牛鼻环抬高了牛鼻环下端的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避免了牛鼻环被饲料等污染的问题;
④本实用新型所述牛鼻环壳体为食品级塑料,所述金属穿针为食品级不锈钢,均不会对牛的健康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牛鼻环壳体,2-尖锐刺穿部件,3-安装孔,4-UHF频段集成芯片,5-射频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牛鼻环壳体1和电子标签,其中:
所述牛鼻环壳体1为具有开口的椭圆形环状结构,其中椭圆长轴为70mm、短轴为41mm,所述牛鼻环壳体1的开口设于椭圆短轴的端点处,所述牛鼻环壳体1在开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牛鼻腔内隔膜的尖锐刺穿部件2,其开口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尖锐刺穿部件2相匹配的安装孔3;
所述电子标签包括UHF频段集成芯片4和射频天线5,所述电子标签内嵌于椭圆形牛鼻环壳体1的短轴另一端点处的内部,用于记录牛的品种、重量、健康状况、饲料、用药等数据,同时可通过RFID读写器对UHF频段集成芯片4的数据进行读写。
进一步地,所述牛鼻环壳体1为食品级塑料,所述尖锐刺穿部件2为食品级不锈钢的金属穿针,均不会对牛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记录有牛的品种、重量、饲料、健康状况等数据的UHF频段集成芯片4内嵌于牛鼻环壳体1内,通过牛鼻环壳体开口处的金属穿针2和安装孔3安装在牛鼻上,即可实现牛的数据统计管理,并可利用RFID读写器通过射频天线5对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和更新,最终建立完善的养殖追溯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5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