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5807.4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平;张登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楚韵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40 | 分类号: | B29C47/40;B29C47/10;B29C4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2500 湖北省孝感市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供热 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塑板材挤出机,具体涉及一种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
背景技术
传统挤出机都以单机单供料,每台挤出机都配一台螺旋上料机,均配一个敞开式的人工上料斗,上料都以手工上料为主。原料均以袋装,每袋20-25kg,每台挤出机正常生产时需配备一个上料工,这种上料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1)原料储存区占用较大的场地,且大都只能以平面方式铺放;由于木塑行业原料易吸潮,不能敞开存放,因此必须封口存放,这就又为上料工增加了一道解口工序,同时解口线易混入原料中,造成进入挤出机模具堵塞,不得不重新停机清理模具;这样既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停开机会浪费许多电能,产生新的开、停机废料,无形中将生产成本提高了。
(2)人工成本在当今生产中的成本不断随市场经济的调整上升,企业不得不压低规模生产的用工量。一台挤出机配一个专属上料工是实属无奈之举;简单的手工上料技术含量低,老者做不动,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嫌工作苦,待遇低根本看不来。因此该岗位人员难求。
(3)原料的特殊性,颗粒细小,人工上料不可避免地扬起尘粉,对生产环境和人的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4)分散式的供料,每台挤出机都需配备一台上料机,这样的分散方式会消耗更多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分散式供料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储存式自动上料、螺旋布料机集中供料的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包括横卧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连接的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和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所述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内穿插第一旋转螺杆,所述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内穿插第二旋转螺杆,所述第一旋转螺杆的输出供料端与第二旋转螺杆的供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螺杆的供料输入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的供料输入端上表面连接有漏斗形的上料斗,所述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的输出供料端连接有木塑板材料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在生产中试用,表明集中供料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整个混料输送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行,粉尘无漏出;
2、储存原料的场地大大缩小;
3、节省劳力至少6-8人;
4、节电10kw,节约固定设备投入至少十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2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3第一旋转螺杆、4第二旋转螺杆、5电机、6上料斗、7木塑板材料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木塑板材料供热式挤出机,包括横卧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连接的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和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2,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内穿插第一旋转螺杆3,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2内穿插第二旋转螺杆4,第一旋转螺杆3的输出供料端与第二旋转螺杆4的供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螺杆3的供料输入端连接有电机5,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的供料输入端上表面连接有漏斗形的上料斗6,所述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2的输出供料端连接有木塑板材料收集器7。
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和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2均设置有三段,第一段为加料端,是木塑板材料的进料段,从上料斗6中进入的木塑板材料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率进入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在第一旋转螺杆3的作用下进入中间加热段和挤出段,第一圆柱体加热机筒1挤出段的木塑板材料,在第一旋转螺杆3推动力作用下,进入第二圆柱体加热机筒2的进料段,第二旋转螺杆4推动力作用下,依次进入中间加热段和挤出段,输出供料至木塑板材料收集器7。
第一旋转螺杆3和第二旋转螺杆4为氮化处理,耐磨损和耐热性好。
本实用新型整个物料的挤出过程中,由电机5驱动,上料斗6中自动加入被加工的物料,木塑板材料收集器7收集加工好的物料,整个过程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个混料输送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行,粉尘无漏出,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楚韵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楚韵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5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打印机
- 下一篇:六层燃油箱回收料的专用挤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