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8007.8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4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刚;陈可夫;孙璟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脊髓 损伤 物理 定位 诊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技术,如MRI、CT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已经很少或根本就不会去做传统的定位诊断,而且神经定位诊断的学习曲线较陡,导致一些低年资甚至年轻的高年资医生对于脊神经物理定位诊断知识已经极其匮乏,甚至根本不清楚不同临床表现所对应的脊神经损伤部位。
脊柱外科是亚临床学科,专业知识性很强,非本专业的人员很难对于所有的脊柱外科疾病有所认识,而物理定位诊断是脊柱外科诊断与定位损伤节段的重要方式。知情同意是外科术前必做的功课之一,而对于专业性如此强的脊柱外科来说术前谈话尤为困难,因为患者往往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些患者如果无法理解脊柱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往往会放弃手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后再选择手术,这是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费用,而且也可能会使预后不佳。
关于一种能够形象的向非专业或非脊柱外科专业的人员展示机体神经的分布,科普脊柱外科的神经定位诊断知识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为可穿脱的仿形柔软弹性贴身衣物,或仅覆盖部分肢体的皮肤表面贴膜,或3D打印模型,所述的衣物、贴膜或模型表面设有依据神经分布和神经线走向的神经支配区和/或神经线,所述的神经支配区和神经线按神经分布分成四大神经丛:C2-8颈部神经丛、T1-12胸部神经丛、L1-5腰部神经丛、S1-5骶部神经丛,颈部神经线延伸到手掌,腰骶部神经线延伸到脚足,胸部神经线和腰部神经线延伸到全身,每个神经支配区或神经线上采用中英文标注名称,所述的衣物或贴膜上设有定位点,由上到下的定位点依次是第七颈椎棘突,双侧肩峰,双侧乳头,双侧肋弓,肚脐,双肘鹰嘴,双侧髂棘,双侧髌骨,双侧内踝和外踝,双侧足跟等,定位点处立体裁剪方便快速穿着和定位。
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表面设有全部神经支配区或仅设有身体一侧的神经支配区。
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表面设有全部神经线或仅设有身体一侧的神经线。
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表面身体一侧设有神经支配区,另一侧设有神经线。
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根据身材不同制成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尺码。
所述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为整体或分体形式。
所述的整体形式的诊断衣在身体前部正中位置设有方便穿脱的竖直开口,并设有拉链、粘扣或纽扣等连接部件。
所述的分体形式的诊断衣分为带有手套的上衣和带有脚套的裤子,上衣和裤子在腰部采用拉链、粘扣或纽扣等形式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能够形象的向非医学专业或非脊柱外科、脑外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人员展示机体神经的分布;向大众普及脊柱外科知识,科普脊柱外科的神经定位诊断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神经症状所对应的脊柱病变节段更加清晰;增强术前谈话内容的可理解性;加强临床医师对于物理定位诊断的学习理解与记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神经支配区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仅设有身体右侧神经支配区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身体一侧设有神经支配区,另一侧设有神经线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的示意图。
附图4是仅覆盖部分肢体的定位诊断衣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
2.神经支配区
3.神经线
4.定位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形象的向非专业或非脊柱外科专业的人员展示机体神经的分布,科普脊柱外科的神经定位诊断知识的脊柱脊髓损伤物理定位诊断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8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