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芯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009277.0 申请日: 2015-01-07
公开(公告)号: CN204448036U 公开(公告)日: 2015-07-08
发明(设计)人: 陈铖;张冠斌;薛源;赵凯军;程京 申请(专利权)人: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B01L3/00 分类号: B01L3/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徐宁;孙楠
地址: 102206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特别是关于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以微加工技术为基础,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的一种技术。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微流控技术的载体,它具备将一个生物或化学实验室浓缩为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的能力,使得药品研发、医学检测、生物及化学实验室的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升高。

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一般采用非薄膜的硬性材料进行芯片的封闭,不但成本高,而且工艺要求复杂繁琐。芯片的进样孔与导流槽在同一水平面上,进入的液体仅靠自身表面张力与毛细效应充满反应池,因此反应池深度无法进行较大提高。而采用薄膜封闭的芯片,由于芯片的进样孔与导流槽的上表面均是薄膜,在使用移液装置加液时由于薄膜本身的破裂导致样品在进样孔处漏出,且膜面的变形可能会随机地阻挡下端微流体通道,导致样品无法进入部分通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以有效避免样品外漏,保证样品能够充分反应微流控芯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芯片基板和两薄膜,所述两薄膜分别覆盖在所述芯片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芯片基板上设置有一进样孔、若干液体流道和若干出气孔;所述进样孔连接有若干所述液体流道,各个所述液体流道的末端均设置有所述出气孔;所述进样孔垂直贯穿所述芯片基板;

每个所述液体流道均由一导流槽、一转移槽、一微流体通道和一反应池构成;所述导流槽水平设置在所述芯片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样孔的底端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移槽的下端连通;所述转移槽垂直贯穿所述芯片基板,所述转移槽的上端与所述微流体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微流体通道水平设置在所述芯片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微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池连通,且所述微流体通道的末端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将所述转移槽所在的位置设置为缓冲池,所述缓冲池贯穿所述芯片基板,所述缓冲池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导流槽和所述微流体通道连通。

各个所述液体流道共用同一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若干所述转移槽连通。

各个所述液体流道共用同一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若干所述缓冲池连通。

各个所述液体流道共用同一所述导流槽和同一所述转移槽或所述缓冲池,所述转移槽或所述缓冲池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转移槽或所述缓冲池的另一端与若干所述微流体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设置转移槽/缓冲池将样品导入到设置于芯片基板上表面的微流体通道中,使得样品可以通过自身重力充满反应池,从而使反应池深度可以得到较大提高。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薄膜对芯片基体进行封闭,降低了微流控芯片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要求。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芯片下表面设置导流槽,避免了加样器加样时对进样孔周围的薄膜造成的变形或破裂使微流控芯片漏液或进样困难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微流控技术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液体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体流道上采用缓冲池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体流道上采用缓冲池时的多个液体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其包括一芯片基板1和两薄膜2,两薄膜2分别覆盖在芯片基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芯片基板1上设置有一进样孔3、若干曲折状液体流道4和若干出气孔5,进样孔3连接有若干液体流道4,各个液体流道4的末端均设置有一出气孔5。进样孔3、出气孔5都设置在芯片基板1的上表面,并分别位于芯片基板1两端,进样孔3垂直贯穿芯片基板1。

每个液体流道4均由一导流槽6、一转移槽7、一微流体通道8和一反应池9构成。导流槽6水平设置在芯片基板1的下表面,其一端与进样孔3的底端连通,另一端与转移槽7下端连通。转移槽7垂直贯穿芯片基板1,其上端与微流体通道8一端连通。微流体通道8水平设置在芯片基板1的上表面,微流体通道8下方与反应池9连通,且微流体通道8的末端与出气孔5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将转移槽7所在的位置设置为缓冲池10,缓冲池10贯穿芯片基板1,缓冲池10下端和上端分别与导流槽6和微流体通道8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9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