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褐煤干燥炉加煤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9329.4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杜晋安;李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星宇舟焦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煤 干燥 炉加煤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褐煤干燥炉加煤阀,属于褐煤提质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褐煤因其热值低、易风化、含水量高(全水分高达30-50%),易自燃,而给其储存、运输和燃烧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褐煤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宜作长期储存或长途运输;而锅炉燃烧水分高的褐煤将导致火焰温度降低,热效率下降;当电厂使用水分高的褐煤,需要采用更大的更昂贵的锅炉才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电厂额定出力降低。可见褐煤不经过干燥加工既不利于运输和贮存,也难以满足多种用户对煤的质量要求,严重影响了褐煤资源的直接利用。因此,对褐煤进行提质,降低水分,提高发热量,增强适用性,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褐煤干燥后,其成分和性质趋近于烟煤,更有利于运输、贮存和利用。
根据褐煤干燥的特点,在干燥炉前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如不控制好进炉废气的氧含量,炉内就会发生着火现象,处理起来较为麻烦。经分析,进炉废气中的氧含量超标,主要是由于干燥炉装煤口密封不严造成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闭性好的干燥炉加煤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褐煤干燥炉加煤阀,加煤阀的四个组成部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扇形阀、缓冲仓、第二扇形阀、插板阀,四个组成部件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第一扇形阀、第二扇形阀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液压阀,第一扇形阀、第二扇形阀、插板阀三者均能单独启闭。
所述第一扇形阀包括圆柱形的阀体腔、扇形的阀门;阀体腔的圆柱面中部开孔,开孔处设置有进煤管,进煤管的上端通过法兰与卸料器的出口连接,进煤管的下端伸入阀体腔内部一截,进煤管的下端为与阀门的弧面相适应的弧形,两者配合能够封闭进煤管;阀体腔两个端面中央开孔,每个开孔处各设置有一个阀轴,阀轴在阀体腔内的一端与阀门连接,其中一个阀轴在阀体腔外的一端通过曲柄与电液动油缸连接;所述电液动油缸设置在油缸固定架上;阀体腔的圆柱面上与进煤管相对的位置亦开孔,开孔处设置出煤管,所述出煤管的形状尺寸与进煤口相适应,出煤管通过法兰与进煤口连接。
所述缓冲仓顶部开设有进煤口,下部为倒锥形集料部,集料部的下口为形状尺寸与进煤管相适应的出煤口。
所述第二扇形阀的结构组成与所述第一扇形阀相同,区别为第二扇形阀的进煤管与缓冲仓的出煤口通过法兰连接;第二扇形阀的出煤管与插板阀的出煤通道的上口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插板阀包括出煤通道、控制腔;所述控制腔设置在出煤通道的通道壁的一侧,且二者邻接的一面相通,在出煤通道和控制腔内壁两侧设置有导轨,插板设置在导轨中可沿导轨的导向水平移动;插板使出煤通道处于闭合状态时,插板位于控制腔内的部分的上面设置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中部开有螺纹孔,螺纹孔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与手轮连接在一起;丝杠在穿过控制腔处为光杆,光杆处通过轴承与控制腔的侧壁连接。
所述所述阀体腔的圆柱面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孔I。
所述未连接电液动油缸的阀轴位于阀体腔外的一端设置有手动搬把。
所述缓冲仓侧壁上设置有检修孔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干燥炉炉顶装煤口位置加装了干燥炉加煤阀,使装煤口更加严密,这样炉外空气不容易进入干燥炉,炉内废气也不会逸散到炉外,这不但使进炉废气氧含量完全达到生产要求,杜绝了炉内着火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减轻了干燥炉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为第一扇形阀,11为阀体腔,12为阀门,13为进煤管,14为出煤管,15为阀轴,16为电液动油缸,17为检修孔I,2为缓冲仓,21为进煤口,22为集料部,23为出煤口,24为检修孔Ⅱ,3为第二扇形阀,4为插板阀,41为出煤通道,42为控制腔,43为导轨,44为插板,45为控制块,46为丝杠,47为手轮。
图1中第一扇形阀1、第二扇形阀2和插板阀4采用全剖。
图2中第一扇形阀1和第二扇形阀2采用半剖,插板阀4采用全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星宇舟焦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星宇舟焦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9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高温连续循环隧道窑的窑体结构
- 下一篇:粉体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