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型石墨烯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3682.X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石墨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生型石墨烯导线。
背景技术
普通的导线无法模拟神经传导导线的传导作用,也不具备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难以直接将导线植入人体应用,需借助各种仪器外加电源连接导线,方可驱动相应工作机构运动,因此造成结构上的复杂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可仿照人体神经而直接植入人体内部、形成具备良好仿生功能的仿生型石墨烯导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型石墨烯导线,包括位于导线中心的高分子纤维层、位于导线最外围的绝缘层,所述的高分子纤维层与绝缘层之间设有围绕高分子纤维层的导体层,所述导体层采用石墨烯制作,绝缘层采用绝缘漆制作。
所述的高分子纤维层数量为一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生型石墨烯导线,具有超强的传输效率和独特的仿生人体神经的技术,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仿制人体神经系统直接植入人体内部,有很强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未来生物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说明示意图。
图中1.高分子纤维层 2.绝缘层 3.导体层 4.电流表 5.高能离子液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仿生型石墨烯导线,包括一根位于导线中心的高分子纤维层1、位于导线最外围的绝缘层2,所述的高分子纤维层1与绝缘层2之间设有围绕高分子纤维层1的导体层3,所述导体层3采用石墨烯制作,绝缘层2采用绝缘漆制作。
导体层3使用石墨烯制作,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8Ω·m,比铜或银更低,为已知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导线放置于高能离子液5或人体组织液中,将高能离子液5加热、或利用人体自有的温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高能离子液5中的正离子会猛烈撞击导体层3中的石墨烯,迫使电子溢出,由于石墨烯的导电率非常低,所以电子会沿着石墨烯产生流动,从而产生电流,而无需外加电源,这时候在图2中的电流回路中就能驱动电流表4指针转动,或者电流刺激人体的神经突触产生指挥信号,从而组成真正的自驱动电流回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经导线,能模拟人类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热量使石墨烯产生电流,具备活性,刺激神经突触产生神经信号。通过该技术,将此导线植入人体,仅需提供人体热能,使石墨烯产生工作电流,驱动某个工作机构而无需外加电源。也可以用于温度控制的工业自适应控制系统。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3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