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带连铸机保温罩壳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3854.3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4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成;马艳丽;陈光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0 | 分类号: | B22D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带连铸机 保温 罩壳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带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带连铸机保温罩壳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薄带连铸由于铸带铸造的比较薄,极易散热,对于热轧不易控制。所以将轧机入口夹送辊设置在一保温罩壳内,对带钢进行保温,将铸带在进入轧机前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铸带为了降低被氧化,因此保温罩是密封设计非常重要,尤其是带钢的出口设计即要密封又要能通过带钢而不损坏带钢。
对于目前的密封设计而言,是在保温罩壳上开设一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有传动辊以及用耐火材料制成的耐火帘,耐火帘位于传动辊的上方,带钢穿过传动辊与耐火帘之间的间隙,到达传动辊上由传动辊继续输送。然而,在带钢与耐火帘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下,容易使耐火帘产生浮动,造成耐火帘无法与带钢表面贴合,致使保温罩壳内部的热量逃逸,从而导致带钢无法获得有效的保温以及增加了被氧化的机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带连铸机保温罩壳的密封结构,在带钢的输送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避免保温罩壳内部的热量逃逸。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薄带连铸机保温罩壳的密封结构,包括保温罩壳,保温罩壳上设有开口,还包括转轴、上密封体以及下密封体,转轴和下密封体并排且可转动地设置于保温罩壳上并位于保温罩壳的开口处,上密封体的一端固定在该转轴上,上密封体的另一端向下密封体延伸,在转轴的一端连接一个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摆臂以及直线驱动机构,摆臂的一端固定在转轴的周面上,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的轴向相互垂直,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摆臂的自由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壳体、丝杠,驱 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连接,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蜗轮安装在壳体中,丝杠的一端从蜗轮穿过与蜗轮形成周向固定后,与摆臂的自由端连接。
优选地,直线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个支座,该支座分别与丝杠和摆臂连接。
优选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个编码器,该编码器安装在直线驱动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上密封体为一个密封门,该密封门由基体以及耐火材料制成的上密封部件组成,基体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基体的另一端与上密封部件的一端连接,上密封部件的另一端向下密封体延伸。
优选地,上密封部件的截面呈U型。
优选地,所述下密封体由传动辊以及耐火材料制成的下密封部件组成,下密封部件位于保温罩壳内,下密封部件具有弧形吻合面,下密封部件通过弧形吻合面与传动辊的部分圆周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下密封体上设有冷却通道。
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上密封体转动,在上密封体和下密封体之间形成一个开度空间,该开度空间用于带钢通过,开度空间的开大是由带钢的厚度来决定的,带钢通过开度空间时,上密封体与带钢的上表面保持接触,以形成密封状态。下密封体与带钢的下表面保持接触,以形成密封状态,即带钢通过时,通过上密封体与下密封体与带钢之间形成的封闭作用,使保温罩壳内仍然处于封闭空间,不会像传统的保温罩壳那样,当耐火帘受到带钢表面拖曳后产生浮动就保证不了密封性。
在下密封体上设置了冷却通道,可向下密封体内通入循环的冷却水,以降低下密封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带连铸机保温罩壳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上密封体和下密封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B向视图;
1为转轴,2为上密封体,21为基体,22为上密封部件,3为下密封体,31为传动辊,32为下密封部件,4为摆臂,5为驱动电机,6为蜗杆,7为蜗轮,8为丝杠,9为支座,10为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3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