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噪声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4319.X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徐发春;俞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福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5/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架空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声导线。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低噪声导线是指风噪声和电晕噪声低的导线,具体而言有助于防止风噪声、降低电晕噪声的导线。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大截面导线、分裂导线的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产生的风噪声以及电晕噪声的问题日趋严重。导线风噪声是风吹过导线后,由导线表面的流体剥离所引起的压力变化所产生的,这种现象在导线经过的开阔地区、跨越山谷地区、风向与导线形成直角的情形下特别严重,并且风噪声表现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犹如喷气式飞机的低频吼声。
在导线表面缠绕扰流线的措施对于降低风噪声和电晕噪声具有积极意义。典型的文献公开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210423U推荐的“一种低噪声导线”,由承载线芯、位于承载线芯外部的导电层和绞合在导电层外的扰流层组成,并且扰流层有两组,每组包括2-4根单线。该专利方案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第0010至0014段归纳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顾此失彼的技术问题,所谓的顾此是指能够有效地降低风噪声和电晕噪声,所谓的失彼是指由于导线的整体结构有失合理,特别是由于承载线芯使用了钢芯或铝包钢芯(说明书第0024段),因而使导线的重量显著增加,迫使线杆或线塔之间的距离变小,造成电力设施成本增加以及施工成本的提高,并且还给后续的线路管护增大工作量。此外,由钢芯或铝包钢芯作为承载线芯片易因电化学腐蚀和/或受地理环境(如沿海地区的盐气雾)之影响而使其合理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助于防止风噪声和降低电晕噪声又有利于显著减轻重量而藉以增大架线跨距并节约杆、塔之类的电力器材资源的低噪声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低噪声导线,包括承载线芯、位于承载线芯外部的导电层和绞合在导电层外的两组扰流层,该两组扰流层围绕导电层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每组扰流层包括1至4根异形线,特点是:所述的承载线芯为碳纤维复合芯或玄武岩纤维复合芯,所述导电层的层数为2至4层,并且导电层由复数根铝导线或铝合金导线构成,所述的扰流层以螺旋状绞合在导电层外而藉以在导电层的外表面形成螺旋状突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由2至6股碳纤维绞合构成,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复合芯由2至6股玄武岩纤维绞合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载线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铝导线或铝合金导线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梯形或扇形,所述扰流层的形状同样呈圆形、梯形或扇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扰流层的材质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绞合在导电层外的两组扰流层起到防止风噪声和降低电晕噪声的作用;由碳纤维复合芯或玄武岩纤维复合芯作为承载线芯,摒弃了已有技术采用钢芯或铝包钢芯,因而可显著减轻重量而得以增大架线跨距并且节约杆、塔之类的电力器材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给出了承载线芯1、位于即绞合于承载线芯1外部的导电层2和绞合在导电层2外的两组扰流层3,由图1所示,两组扰流层3彼此对称设置即彼此对称分布也即围绕导电层2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承载线芯1由2至6股碳纤维绞合构成,前述的导电层2有三层,该导电层2为铝导线并且横截面形状呈梯形,但是也可以是圆形或扇形,前述的扰流层3的材质与导电层2的材质相同并且形状也相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层2的材质为铝导线,因此扰流层3也采用铝导线并且横截面形状也呈梯形,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中的两组扰流层3各为一根横截面形状呈梯形的铝导线。扰流层3以螺旋状态绞合在导电层2外而藉以在导电层2的外表面形成用于降低风噪声和电晕噪声的螺旋状突起。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仅将承载线芯1改用2至6股玄武岩纤维复合芯,导电层2的层数改为两层并且改用铝合金导线,两组扰流层3各为两根异形线。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福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福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43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行结构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转运乏燃料组件的承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