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4902.0 | 申请日: | 2015-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7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郝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冬亮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66102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碱性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集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生物法处理污水对pH有严格的要求,应控制在6~9之间,为此,为保证生化处理的正常运行,常常需在进水中加酸调节。但是,投加大量的酸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还增加了水体的盐分;另外,加酸设备需要极大的投资和日常维护,而且储存强酸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投加的多为强酸,如硫酸,还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能减少二次污染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暂存池、Fenton氧化反应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以及吸附树脂固定器;其中,所述暂存池、Fenton氧化反应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和吸附树脂固定器依次连接并形成一集成式处理设备;且于Fenton氧化反应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一回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树脂固定器为中空的钢化玻璃柱,其内填充有大孔吸附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初沉池的底部和二沉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污泥排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CODCr)和色度,具有快速、高效的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达到净化水质、降低出水指标,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能减少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其由暂存池1、Fenton氧化反应池2、初沉池3、水解酸化池4、好氧池5、二沉池6以及吸附树脂固定器7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调暂存池1、Fenton氧化反应池2、初沉池3、水解酸化池4、好氧池5、二沉池6和吸附树脂固定器7依次连接并形成一集成式处理设备。且于Fenton氧化反应池2和好氧池5之间设有一回流管8。
所述吸附树脂固定器7为中空的钢化玻璃柱,其内填充有大孔吸附树脂层。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层对污水的吸附处理是在吸附树脂固定器7中进行,既可以保证吸附树脂在处理过程中不流失,也能保证污水流经吸附树脂固定器7能与大孔吸附树脂充分接触。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层采用碱液淋洗脱附再生,可重复利用。
于所述初沉池3的底部和二沉池6的底部分别设有污泥排出管9,通过污泥排出管9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将污水排入暂存池1中暂存24小时;
2),污水在Fenton氧化反应池2中进行反应,并在Fenton氧化反应池5内停留时间为20小时,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氧化;
3),污水经反应后进入初沉池3进行沉淀;
4),污水经初沉后进入水解酸化池4进行处理,水解酸化池4的停留时间为10小时;
5),之后污水进入好氧池4进行好氧处理,停留时间10小时;之后,检测污水处理指标,如果指标不符合要求,污水将通过回流管8排入Fenton氧化反应池2再次进行处理;
6),污水经好氧处理后排入二沉池6进行再次沉淀;
7),之后污水经过吸附树脂固定器7内的大孔吸附树脂层进行吸附后排出。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碱性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指标如下:CODCr为100~130mg/L,色度30~40倍,pH为7.3~8.0。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冬亮;,未经郝冬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4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