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5047.5 | 申请日: | 2015-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9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张毅;马京军;李全喜;杨征;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彬;张毅;马京军;李全喜;杨征;王磊 |
主分类号: | H01H1/42 | 分类号: | H01H1/42;H01H1/44;H01H3/28;H04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中波 发射机 交流 模式 切换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换开关,具体指一种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
背景技术
DX大功率中波调幅发射机作为调幅广播的主流发射机型之一,担负着节目覆盖、电子对抗等重要任务。其特点之一是当一个PB单元发生故障时,发射机可自动切换成N-1模式播音,不会造成停播。
实现N-1模式切换功能的关键器件是模式切换开关。由于通过模式开关的电流较大,易发生氧化现象,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更加剧了氧化,极易造成刀体与簧片之间出现打火现象,从而引发停机故障,给安全播出造成了重大隐患。
针对上述模式开关,传统的维护方法是定期对刀体、簧片进行打磨润滑,但此方法无法根除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故障模式切换开关的分析研究,分析出故障点主要集中在簧片、刀体、电磁铁三个方面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项目针对这些故障点进行了如下改造:
1、将原有的单刀双掷结构改为双刀双掷结构——由于通过模式切换开关刀口的电流较大,极易产生过热现象。改为双刀双掷后,减小了刀体和簧片间的接触电阻,对流经模式切换开关刀口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有效降低了刀口温度。
2、增加簧片弹性,加大簧片与刀体的接触面积——通过簧片弯曲角度的增加,提高了簧片的回弹能力,增强了簧片的弹性性能。
3、提高电磁铁的过载能力——把电磁铁线包的线径增大10%,这样的改动既没有增大电磁铁体积,也没有影响到其安装尺寸,同时在电磁铁产生过流的时候,能够保证线包发热量减少,提高了其过载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其包括四根刀体1、若干簧片2、两个电磁铁3、旋转板4、刀座5、工字形绝缘板6、传动机构7,所述电磁铁3与旋转板4通过传动机构7连接,所述四根刀体1插入设置在旋转板4内,所述若干簧片2均匀分布固定在四个刀座5上,所述四个刀座5固定在工字形绝缘板6上,所述簧片2用于在切换开关吸合时与刀体1进行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双刀双掷结构,减小了刀体和簧片间的接触电阻,对流经模式切换开关刀口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有效降低了刀口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的俯视图。
其中:1-刀体;2-簧片;3-电磁铁;4-旋转板;5-刀座;6-工字形绝缘板;7-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中波发射机的交流模式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其包括四根刀体1、若干簧片2、两个电磁铁3、旋转板4、刀座5、工字形绝缘板6、传动机构7,所述电磁铁3与旋转板4通过传动机构7连接,所述四根刀体1插入设置在旋转板4内,所述若干簧片2均匀分布固定在四个刀座5上,所述四个刀座5固定在工字形绝缘板6上,所述簧片2用于在切换开关吸合时与刀体1进行卡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刀体1与旋转板4之间增加间隙,其配合公差为0.1mm。
进一步地,将所述电磁铁3的绕线线径较原来的尺寸增加0.2mm。
进一步地,所述簧片2的角度较原来的角度增加2°。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1与旋转板4之间增加间隙,其配合公差为0.1mm;所述电磁铁3的绕线线径较原来的尺寸增加0.2mm;所述簧片2的角度较原来的角度增加2°。
本实用新型的将原有的单刀双掷结构改为双刀双掷结构——由于通过模式切换开关刀口的电流较大,极易产生过热现象。改为双刀双掷后,减小了刀体和簧片间的接触电阻,对流经模式切换开关刀口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有效降低了刀口温度。
增加簧片弹性,加大簧片与刀体的接触面积——通过簧片弯曲角度的增加,提高了簧片的回弹能力,增强了簧片的弹性性能。
提高电磁铁的过载能力——把电磁铁线包的线径增大10%,这样的改动既没有增大电磁铁体积,也没有影响到其安装尺寸,同时在电磁铁产生过流的时候,能够保证线包发热量减少,提高了其过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彬;张毅;马京军;李全喜;杨征;王磊,未经张彬;张毅;马京军;李全喜;杨征;王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5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电机切换开关连杆动作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频低阻抗固态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