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5158.6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1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念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念平 |
主分类号: | H01J61/54 | 分类号: | H01J61/54 |
代理公司: | 广东德而赛律师事务所 44322 | 代理人: | 费锦生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开关 气体 放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氙气大灯安定器的开关器,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汽车的普及,氙气灯作为汽车前大灯凭借寿命长(氙气灯的寿命是金卤灯的6倍左右一般金卤灯寿命500小时左右,氙气灯可达3000小时左右),光照强度是金卤灯3倍,同时功率低(氙气灯功率只有35W,是金卤灯的三分之二),光照也最接近日光,能更好保证开车人安全,因此取代金卤灯是一个趋势,但氙气灯需要一个2.3万伏的高压启动,这个就需要把汽车电瓶直流电压12V,通过安定器变压成2.3万伏,来提供一个瞬时高压,击穿氙气,此时起到开关作用的就是开关气体放电管,现有技术是使用尺寸为Φ8x6mm产品,此产品体积大,成本高,是氙气灯普及的障碍之一,因此急需性能合格,产品价格便宜的开关气体放电管来填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尽可能地减少体积和生产成本的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包括放电管本体,所述放电管本体包括第一边电极,第二边电极和陶瓷管;所述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设置,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的端面有间距,且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的端面上涂覆有电子活性物;所述陶瓷管竖直设置在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之间,陶瓷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边电极的一端和第二边电极一端密封连接,陶瓷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边电极的另一端和第二边电极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以及陶瓷管形成封装腔,所述封装腔内充装有惰性气体。
作为优化,所述放电管本体横截面的直径为5.5mm-4mm,放电管本体轴向的长度为5.5mm-4mm。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5mm-1.5mm。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涂覆有电子活性物的端面为发射面,所述发射面的直径为2mm-3.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其体积小,进而成本低,更方便氙气灯安定器的小型化及普及。在开关次数可达行业标准要求次数的前提下,该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相比现有的产品体积可减少约68%,成本降低约50%,可极大促进了氙气大灯的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的一种外形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种外形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边电极1,第二边电极2,陶瓷管3,电子活性物4,发射面5,封装腔6,电极引线7,放电区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一种微型开关气体放电管,包括放电管本体,放电管本体包括第一边电极,第二边电极和陶瓷管;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设置,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的端面有间距。第一边电极和第二边电极相对的端面上涂覆有电子活性物,该电子活性物可以为电子粉。
放电管本体横截面的直径为5.5mm-4.0mm,放电管本体轴向的长度为5.5mm-4.0mm。具体实施时,放电管本体横截面的直径最好为5mm,放电管本体轴向的长度(即放电管本体的高度)也最好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念平,未经徐念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5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