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5266.3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7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特种气体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11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二氧化碳 管道 内余气 进行 气体 置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充装结束后,管道内存满了液体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沸点远低于常温,液态的二氧化碳极易挥发,管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升温后体积膨胀使得管道内压力骤增。为了防止管道开裂和爆炸,现在充装站会在每批次充装结束后,对管道内满存的液体二氧化碳进行排放,1L液体二氧化碳可以汽化为513.4L气体二氧化碳,如此排放严重污染场所内作业环境,存在严重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二氧化碳属于窒息性气体,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在充装场所聚集,浓度量大时能让人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和其他不良反应,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充装人员接触浓度为1%~1.5%的CO2短暂时间内无任何不适反应,但长期接触会导致血钙和尿磷下降;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长时间排放容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充装站都会设有气瓶处理装置,主要针对返厂无余气的气瓶、投用的新钢瓶、气瓶检测重新投用的钢瓶,为了保证气瓶中气体的产品质量,在充装前都会对气瓶进行加热抽真空处理,然后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两到三次的置换,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瓶装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浪费,增加了气体置换的成本,另外,在使用瓶装二氧化碳进行气瓶的置换处理过程中,因瓶装气体压力过大,充入气体压力过大会造成计量器具和抽真空设备损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将充装管道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直接排放,存在二氧化碳气体浪费、影响人体健康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因利用瓶装气体进行置换处理存在的容易使计量器具和抽真空设备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因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所带来的气体浪费、影响人体健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利用气瓶进行气体置换所带来的容易使计量器具和抽真空设备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通过利用液体充装管道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对待置换的气瓶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气体置换的成本。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包括:低温贮罐、液体充装管道、二氧化碳气囊和气体置换管道,所述液体充装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第一安全阀、出气阀、排液阀,所述液体充装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低温贮罐的底部,所述液体充装管道通过所述出气阀与所述二氧化碳气囊连接,所述气体置换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第二安全阀、真空压力表、用于连接真空泵的阀门和气体充装阀,所述气体置换管道通过所述进气阀与所述二氧化碳气囊连接。
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气囊所承受的气体冲击力,所述出气阀与所述二氧化碳气囊之间还设有缓冲罐。
为了避免因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导致阀门冷冻,所述出气阀为二氧化碳减压阀。
为了提高二氧化碳液体的充装效率,所述排液阀可以为多个,并排设置在所述液体充装管道上。
为了提高二氧化碳气瓶的置换效率,所述气体充装阀可以为多个,并排设置在所述气体置换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包括以下优势:
利用气囊对充装管道内需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二氧化碳用于气瓶置换,减少气瓶置换时二氧化碳的使用量,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整个系统采用的部件较少且均为常用部件,所以整个系统投资小,加工制作方便,工艺管线简单,便于操作和使用;不再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气瓶处理置换过程中的气体,减少了部件损耗,环保经济价值明显,降低了气体置换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特种气体厂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特种气体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5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整催化剂再生氮气专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