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线架及使用该引线架的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5424.5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1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杰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伍宏达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线 使用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引线架及使用该引线架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通常由引线架、引线架上的晶片和用于封装引线架上端及晶片的胶体构成,该胶体由透明有机材料如环氧树脂制造而成。如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其引线架包括依次竖直排列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上端平台分别设有发光二极管晶片,该发光二极管具有压降小,功耗小等节能降耗优势,但是该发光二极管仍存在以下不足:1、引线架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整体往发光二极管的中心一则偏移,发光二极管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这样将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果不够均匀;2、引线架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部位的总宽度较大,三个发光二极管晶片的间距较大,导致发光二极管的混光效果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果更均匀、混光更充分的引线架及使用该引线架的发光二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线架,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分别向靠近第三引脚的方向折弯后与第三引脚相平行,使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部位的总宽度小于其下端部位的总宽度,所述第二引脚的上端部位的中心线位于整个引线架的中心。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引线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部位的总宽度为2.3mm~3.0mm。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引线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部位之间的间距分别为0.1mm~0.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胶体、发光二极管晶片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引线架,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分别装设在引线架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上端平台上,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另一电极通过导线与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另一电极通过导线与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另一电极通过导线与第四引脚电连接,从而使第一引脚到第三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互相串联,所述胶体将第一引脚到第四引脚上端、发光二极管晶片、导线包敷封装。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设置为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片,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通过导电胶与对应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一电极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设置为平面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片,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通过导线与对应的平面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一电极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在上述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片包括但不局限于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片、黄光发光二极管晶片、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片或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片,所有色系发光二极管均可依此方式实现串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架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分别向靠近第三引脚的方向折弯后与第三引脚相平行,使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上端部位的总宽度小于其下端部位的总宽度,当发光二极管晶片分别安装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的上端平台时,有效缩小三晶片之间的间距,使混光更充分,并且第二引脚的上端部位的中心线位于整个引线架的中心,这样三晶片的整体位置移到发光二极管的中心位,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果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片装设在引脚的上端平台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平面结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平面结构发光二极管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杰;,未经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5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像素结构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密封性LED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