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模拟体验动感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161.X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0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康建纲;林万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一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模拟 体验 动感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模拟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地震模拟体验动感平台。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地震发生时,震波发源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区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也是人们感觉最强烈的区域。距离震中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离震中较近的地方,人们往往感觉到的是上下跳动,及水平晃动。而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且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共两次。一次是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又发生了8.0级地震,又一次使灾区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目前,要了解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及自救、互救常识,都只能从书本上获知,但这只是一种感性认识,除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外,其他人是无法感受到大地震来临时是怎样一种状态的,更不可能具备临震的应变能力以及自救、互救能力,以应对突发性地震应急事件。
中国专利201220501507.1公开了一种地震模拟运动平台,它包括上平台和底座,在底座与上平台之间设有间隙,在间隙的中间位置横向设有水平推动装置和竖直的支撑架,所述的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垂直驱动装置Ⅰ和两垂直驱动装置Ⅱ,两垂直驱动装置Ⅰ与两垂直驱动装置Ⅱ对称设置,两垂直驱动装置Ⅱ通过推动推杆Ⅱ在垂直方向移动而带动上平台在垂直方向升降。该实用新型不但可以模拟地震环境,对人们进行地震教育,而且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但是该实用新型采用液压驱动装置带动上平台在垂直方向上升降,但是液压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是稳定的,而地震所带来的震动与摇晃是不稳定的,所以该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震模拟体验与自然发生的地震相似度很小,人们无法真正的体验,不够真实,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模拟体验动感平台,可模拟出地震发生时,由横向地震波与纵向地震波迭加后形成的地震真实感,让人们生动地体验地震发生时的直接感爱,培养人们在遇到突发的地震自然灾害时的防御应变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模拟体验动感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底板,所述上平台和下底板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变速机构和电机,在所述间隙内设有不少于四个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上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下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下端设有不少于四个滚轮,所述底座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上平台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垂直驱动装置和两个第二垂直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垂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垂直驱动装置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垂直驱动装置的底部设有的第一推杆与上平台转动连接,每所述第二垂直驱动装置的底部设有的第二推杆与所述上平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驱动装置通过推动第一推 杆在垂直方向移动而带动上平台在垂直方向升降,所述第二垂直驱动装置通过推动第二推杆在垂直方向移动而带动所述上平台在垂直方向升降;所述变速机构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下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垂直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垂直驱动装置分别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目为5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间隙的四个角处和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平台的周围设有围栏。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目为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一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一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测模拟实验系统
- 下一篇:旋转验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