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管路的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187.4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7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储胜林;张奇奇;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8 | 分类号: | F16L3/08;F16L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起固定作用的辅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管路的管夹。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管路的固定一般采用管夹和扎带进行固定,管路布置的合理性及牢固程度,既影响到管路布置的美观度,也会因固定失效等造成管路磨损、振动加大、管路断裂等,从而对汽车性能造成影响。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多条管路并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有时考虑到空间布置的需求,需要将多条管路用一个管夹约束在一起,或者通过一个管夹固定在一起后再固定在车身或车架上。如图1所示,目前多条管路用一个管夹约束在一起所用的管夹大多是由一侧有开口的塑料卡箍1组成的,这种管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或管路受力弯曲变形后容易脱落;如图2所示,为通过一个管夹固定在一起后再固定在车身或车架上所用的管夹大多为铁片2冲压成型,这种管夹内圈是橡胶垫3,然后通过铁片2冲压成型将橡胶垫夹紧3,这种管夹一旦固定,便不能拆除,如果需要拆除,则需要破坏性拆解。管夹与管路的接触部位用橡胶垫隔离,以降低磨损,但成本较高。如图3所示的一种管夹,在管夹的本体设有一种弧形槽,在弧形槽槽口的其中一个边向着弧形槽的方向翻折形成一个防止管路脱离的止脱边5,另外还设有卡槽4、卡扣,但这种管夹带有卡槽4、卡扣以及止脱边5的结构,使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而且若所夹紧的管路直径比卡槽4的直径略小的话,会有脱落风险。如图4所示为一种管夹,但这种管夹带有插接销6结构,使管夹主体7结构较大,带有镂空结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固定可靠,且成本低廉的塑料管夹,适用于钢管、软管等管路的约束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固定管路的管夹,为一体成型结构;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面、第一管路槽、第二连接面、第二管路槽、第三连接面、连接条、第四连接面、第三管路槽、第五连接面、第四管路槽及第六连接面;
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连接条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连接条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管路槽与所述第四管路槽相对配合且均属于所述第一管路槽所在的第一圆柱侧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管路槽与所述第三管路槽相对配合且均属于所述第二管路槽所在的第二圆柱侧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五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五连接面大小形状相同且相对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
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中线既不位于所述第一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上,也不位于所述第四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上;
所述第二圆柱的轴向中线既不位于所述第二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上,也不位于所述第三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六连接面、所述第一管路槽与所述第四管路槽、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五连接面、所述第二管路槽与所述第三管路槽,以及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四连接面分别以所述连接条的轴向中线对称。
所述第一管路槽与所述第四管路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管路槽与所述第三管路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管路槽与所述第二管路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中线到所述第一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中线到所述第四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圆柱的轴向中线到所述第二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圆柱的轴向中线到所述第三管路槽开口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宽度和所述第五连接面的宽度均大于固定螺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对的管路槽结构,使管夹能防止管路脱落,方便拆解,又结构简单,固定可靠,成本低廉,且其本身坚固耐用;适用于钢管、软管等一个或多个管路的约束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管路夹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管路夹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管路夹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管路夹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路夹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路夹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闭式双管卡结构
- 下一篇:软管定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