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方便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322.5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燕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61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方便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暖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是一种新型方便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现有技术中的锅炉的锅部大都不设置有测压结构,这样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如果锅内的蒸汽压力较大,如果不及时释放锅内的压力,则容易造成锅炉的爆炸,给操作人员及整个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锅炉在使用完毕后,炉内由于燃烧使得炉内的温度较高,对于需要移动锅炉或其它操作时时,由于炉体外的温度也较高,这给操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目前的锅炉的的底部大都为平面状,当长时间使用该锅炉后,不仅会在底部堆积大量的残留物,给该锅炉的清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缩短了该锅炉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锅炉大都为不可移动的,极大地缩小了该锅炉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测压功能的新型方便锅炉。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方便锅炉,包括锅体和炉体,所述锅体同轴密封设置于炉体的上方,所述炉体连通设有燃料进料口,所述锅体外设置一数显压力表,所述数显压力表包括设置于锅体外的数显表盘和与数显表盘相连通设置的设置于锅体内的压力探头,沿锅体轴向均布间隔在锅体内设置多个压力探头,该多个压力探头通过线管与数显表盘连接在一起,所述锅体外还与锅体内连通设置一放气管和放气开关;
所述炉体为一体结构,该炉体为夹层结构,在夹层内同轴固装有一水循环套筒,该水循环套筒与外侧的炉体及内侧的炉体间之均设有间隙,可贯通,并可通循环水,水循环套筒里侧与内侧的炉体之间连通设置循环水的进水管,水循环套筒外侧与炉体外侧之间设置连通循环水的出水管,该进水管、出水管均连通设于炉体的底部。
而且,所述炉体的底部为弧形形状,所述炉体外的底部设置多个万向轮。
而且,所述锅体内的压力探头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包被。
而且,在所述锅体外与锅体内相连接对称设置放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1、本锅炉由于数显压力表和放气管及放气开关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通过数显压力表能够及时观察锅体内的压力,一旦压力超过该锅体的最大压力值,及时处理,保证了锅体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该锅炉的使用寿命;由于其炉体为夹层结构,在夹层结构之间设置一水循环套筒、进水管及出水管,使得在使用该锅炉完毕时,可以向该夹层内通过循环水,从而对该炉体进行迅速降温,从而可以对该锅炉进行移动或其它操作,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锅炉的炉体的底部为弧形形状,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炉体的底部不存在死角,当长时间使用该锅炉后,在底部也不会堆积大量的残留物,给锅炉的清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该锅炉的使用寿命;所述炉体外的底部设置多个万向轮,通过该万向轮可以方便地将该锅炉移动任何地方,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扩大了该锅炉的使用范围。
3、本锅炉在锅体外与锅体内相连接对称设置放气阀,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放气阀对该锅体进行细微地调整压力,进一步保证了该锅体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是描述性的,非限定性,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一种新型方便锅炉,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锅体2和炉体7,所述锅体同轴密封设置于炉体的上方,所述炉体连通设有燃料进料口(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燕;,未经郭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