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实现电流双向流通的功率MOSFET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806.X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5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朱袁正;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41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张涛 |
地址: | 21413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高浪东路999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电流 双向 流通 功率 mosfet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尤其是一种能实现电流双向流通的功率MOSFET器件,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DMOS)是一种公知的半导体功率MOSFET器件,因其易驱动、低损耗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电路当中。VDMOS是一个电压驱动型的三端器件,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器件导通工作时,栅极施加一个驱动电压,在器件的源漏之间形成沟道,同时漏极施加一个相对于源极的电压Vds使得载流子在源极与漏极直接流动形成电流;器件耐压工作时,栅极上的驱动电压撤除,源漏间的沟道消失,漏源间的电压Vds通过漏源间的PN结来承受。
VDMOS器件的源极连接于源极区,漏极连接于漂移区,其中源极区和漂移区具有相同的杂质类型,源极区和漂移区之间则是被具有相反杂质类型的阱区(Body)所分隔,阱区的结深要深于源极区的结深,并且它们在栅极表面处的结深差形成沟道区,源极区-阱区-漂移区的结构还会形成一个寄生的双极型晶体管,源极区对应为发射极,阱区对应为基极,漂移区对应为集电极,为了避免这个寄生三极管在VDMOS工作时被误导通,现有的VDMOS器件结构中都会将阱区与源极区短接在一起,这样就确保了寄生三极管的发射结不会正向偏置,避免三极管的导通。广泛使用的将源极区和阱区短接在一起的方法是在器件表面设置源极接触孔,源极接触孔内填充的源极金属同时与源极区和阱区电性接触,保持它们具有相等电位,如图43中的沟槽型VDMOS(Trench VDMOS)器件和图44平面型VDMOS(Planar VDMOS)器件的元胞剖面示意图。
图43中,沟槽型VDMOS包括MOS沟槽103,所述MOS沟槽103位于沟槽P阱104内并在所述沟槽P阱104内垂直向下延伸,MOS沟槽103的槽底位于沟槽P阱104下方的N型漂移区11内。在MOS沟槽103内包括沟槽栅氧化层106以及沟槽导电多晶硅体105,沟槽栅氧化层106生长在MOS沟槽103的内壁,沟槽导电多晶体体105填充在生长有沟槽栅氧化层106的MOS沟槽103内;在MOS沟槽103的槽口设置沟槽绝缘介质体106,在MOS沟槽103外壁的侧上方均设有沟槽N型注入区107,沟槽源极金属层109覆盖在沟槽绝缘介质体106上,并分别与沟槽N型注入区107、沟槽P阱104欧姆接触,从而得到栅极端100、源极端101以及漏极端102,漏极端102与漏极金属9电连接。
如图44中,平面型VDMOS包括位于N型漂移区11上方的平面P阱110,在平面P阱110内的上方设有平面N型注入区111,所述平面N型注入区111与上方的栅结构部分交叠,栅结构包括平面栅氧化层115以及覆盖在所述平面栅氧化层115上的平面导电多晶硅体114,所述平面导电多晶硅体114以及平面栅氧化层115均被平面绝缘介质体112所包尾覆盖。在平面绝缘介质体112上设置有平面源极金属层113,所述平面源极金属层113与平面N型注入区111以及平面P阱110欧姆接触。平面导电多晶硅体114通过平面栅氧化层115还与平面P阱110以及N型漂移区11相交叠。
传统的VDMOS器件在导通工作时,载流子的移动都是单向的,即都是由器件的源极向漏极移动,因此,对于给定类型的VDMOS器件,导通工作时的电流流通也是单向的,然而在一些特定电路中,电路设计者希望MOSFET器件能够实现双向的电流流通,并且电流都是流经沟道,那么现有的VDMOS器件就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电流双向流通的功率MOSFET器件,其可以实现电流在源极与漏极之间的双向流通,流通路径均是通过沟道,并且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宜于批量生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能实现电流双向流通的功率MOSFET器件,在所述MOSFET器件的俯视平面上,包括位于半导体基板上的元件区以及终端保护区,所述终端保护区位于元件区的外圈,且终端保护区环绕包围元件区;在所述MOSFET器件的截面,所述半导体基板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层,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层邻接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的上表面形成半导体基板的第一主面,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层的下表面形成半导体基板的第二主面;其创新在于:
在所述MOSFET器件的俯视平面上,元件区包括相互绝缘隔离的栅极金属区、源极金属区以及体极金属区,在所述源极金属区内包括用于形成源极的源极金属以及位于所述源极金属下方的多个呈平行分布的元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防止硅片上浮的硅片筐提手
- 下一篇:半导体功率元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