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铸模具的顶料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7043.0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3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三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模具 顶料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压铸模具的顶料杆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铸件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
传统的压铸模具的顶料杆一般设计在铸件的中部,通常造成顶料杆处的铸件端面出现多个端差,影响铸件的外观质量。另外,传统的压铸模具设计中经常存在注料不均匀的问题,经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刚刚注入模具的金属液经常流入模具型腔边缘,而且最先注入模具的金属液温度低,流动性差,导致金属液不易成型,影响铸件的质量,生产的不合格品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外观美观、成品率高的压铸模具的顶料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铸模具的顶料杆结构,包括下模板、下模芯、上模板以及上模芯,所述下模板的中部嵌装下模芯,该下模芯制有圆形结构的下型腔,该下模芯一侧的下模板制有下进料口;所述上模板的中部嵌装上模芯,该上模芯制有与下型腔配合的上型腔,该上模芯一侧的上模板制有与所述下进料口配合的上进料口,该上模板四边角固装与下模板配合的四个定位柱,所述下型腔的边缘圆周均匀制有多个顶料杆;
所述下模板上、下两侧面对称嵌装下冷料缓冲板,该下冷料缓冲板通过流道与下型腔连通,所述下冷料缓冲板端面平行间隔均匀制有多个下矩形凸起;
所述上模板上、下两侧面嵌装有与所述下冷料缓冲板配合的上冷料缓冲板,该上冷料缓冲板端面制有与所述下矩形凸起配合的上矩形凹槽。
而且,所述流道为弯折回转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模具中的顶料杆设置在下型腔的边缘,避免了铸件中部因顶料杆的设置不合理而出现端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
2、本模具中的安装有冷料缓冲板,该冷料缓冲板可使最先流入模具内的、且温度低的废料金属液流入两个冷料缓冲板内,保证了进入型腔内的金属液温度一致、而且流动均匀,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3、本模具中的冷料缓冲板制有均匀设置的多个矩形凹槽,使得金属液流速均匀,有效提高铸件质量。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成型,有效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I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II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II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压铸模具的顶料杆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下模板1、下模芯2、上模板7以及上模芯8,所述下模板的中部嵌装下模芯,该下模芯制有圆形结构的下型腔2A,该下模芯一侧的下模板制有下进料口3;所述上模板的中部嵌装上模芯,该上模芯制有上型腔8A,该上模芯一侧的上模板制有与所述下进料口配合的上进料口12,该上模板四边角固装与下模板配合的四个定位柱9。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所述下型腔的边缘圆周均匀制有多个顶料杆13,如图3所示,因而可有效避免铸件中部因顶料杆的设置不合理而出现端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2、所述下模板上、下两侧面对称嵌装下冷料缓冲板5,该下冷料缓冲板通过流道4与下型腔连通,所述下冷料缓冲板端面平行间隔均匀制有多个下矩形凸起6,如图4所示。
所述上模板上、下两侧面嵌装有与所述下冷料缓冲板配合的上冷料缓冲板10,该上冷料缓冲板端面制有与所述下矩形凸起配合的上矩形凹槽11,如图5所示。
当浇注金属液时,最先流入模具内的、且温度低的废料金属液流入两个冷料缓冲板内,保证了进入型腔内的金属液温度一致、而且流动均匀,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3、所述流道为弯折回转型(即S型)结构设计,该流道起到缓冲的作用,保证金属液均匀流动型腔内,提高铸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模具中的顶料杆设置在下型腔的边缘,避免了铸件中部因顶料杆的设置不合理而出现端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三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三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7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注式伺服液压浇注机
- 下一篇:环保节能精密铸造型壳电焙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