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浮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7153.7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诺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气浮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站使用“自然除油+混凝沉降+气浮设备+压力过滤”的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含油主要根据油水密度差异通过兼具调储功能的收油罐实现油水分离,然后污水经过混凝沉降,再进入小型的方形气浮设备。随着油田增产措施工作量的增加和大量化学驱油剂的应用,产出液油水分离的难度不断加大,经常造成脱出水中油含量增高,仅靠收油罐的自然除油已经不能满足对其出口污水含油指标的控制要求,给后续的污水处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现在存在的技术问题:(1)自然除油对原水中含油去除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2)自然除油对原水中含油去除率较低,导致含油高的污水进入后端流程,影响水处理效果,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3)后端气浮设备容积较小,不能起到彻底除油的目的,导致部分原油进入过滤器,对滤料造成污染;(4)收油罐和气浮设备都为收油设备,设备功能重复,造成工人重复操作收油流程且增加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收油罐和气浮设备组建为气浮收油罐,将气浮设备底部曝气设备组装在收油罐底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
具体为,一种新型气浮除油装置,包含罐体,罐体采用密封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排气孔,罐体中心处设置中心反应筒,中心反应筒内设置有贯穿中心反应筒并连接至罐顶的中心管柱,在罐体竖向段中间位置沿中心反应筒周向设置有斜板组,斜板组近罐顶一端的中心反应筒周向设置有配水管,配水管一端连接至开设在罐体上的溢流出口;斜板组近罐底一端的中心反应筒周向设置有气浮空气进口;
在罐体近底部位置设置有沿中心管柱周向的集水管,集水管连接至中心反应筒内并与罐体底部的排污口连接;
沿罐体内壁周向,近罐体顶端处设置有收油槽,收油槽一端连接至开设在罐体上的收油管出口;
在罐体一端底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接通至中心反应筒内,在罐体另一端高于配水管处设置有从中心反应筒连接开设在罐体上的出水口的管道。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组装后设备可满足含油污水气浮时间更长,可明显提高收油率,减少资源浪费;
2、可节省气浮设备的资金投入和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基建投资;
3、更利于后端流程的污水处理,利于水质的稳定达标;
4、可大幅降低污泥中的原油含量,最终实现污泥残渣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浮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的具体名称标记如下:
进水口1,中心反应筒2,配水管3,集水管4,中心管柱5出水口6,斜板组7,溢流出口8,收油槽9,收油管出口10,排污口11,气浮空气进口12,排气孔13以及罐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技术特点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气浮除油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一种新型气浮除油装置,包含罐体14,罐体14采用密封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排气孔13,罐体14中心处设置中心反应筒2,中心反应筒2内设置有贯穿中心反应筒2并连接至罐顶的中心管柱5,在罐体14竖向段中间位置沿中心反应筒2周向设置有斜板组7,斜板组7近罐顶一端的中心反应筒2周向设置有配水管3,配水管3一端连接至进水口1;斜板组7近罐底一端的中心反应筒2周向设置有气浮空气进口12;
在罐体14近底部位置设置有沿中心管柱5周向的集水管4,集水管4连接至中心反应筒2内;
沿罐体14内壁周向,近罐体14顶端处设置有收油槽9,收油槽9一端连接至开设在罐体14上的收油管出口10;
在罐体14一端底部设置有进水口1,进水口1接通至中心反应筒2内,在罐体14另一端高于配水管3处设置有从中心反应筒2连接至开设在罐体14上的出水口6的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诺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诺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7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