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气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7356.6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1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1/12;F28F1/40;H02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徐鹏飞 |
地址: | 21409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气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水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其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市场上的电机都需要安装冷却器进行换热,电机冷却器是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出力和寿命。然而,现有市场上电机采用的冷却器,其结构复杂,要达到一定的冷却效率,其体积也较为庞大,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且安装繁琐,由此,急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气冷却器,以解决现有市场上电机采用的冷却器安装繁琐,难以做到冷却效率高,体积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气冷却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设置有安装卡口,其整体呈半圆形结构,芯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上下布置于芯体的同一侧,所述出气口、进气口上下布置于芯体的同一侧,芯体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的内通道,且芯体内设置有与进气口、出气口相连的外通道,所述内通道与外通道相接触,所述外通道上设置有外翅片,所述外翅片为波纹翅片,所述内通道上设置有内翅片,所述内翅片为锯齿翅片,所述内通道由设置在芯体上部的第一上换热管及设置在芯体下部的第一下换热管构成,所述第一上换热管、第一下换热管相连通,且第一上换热管、第一下换热管均为与芯体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外通道由设置在芯体上部的第二上换热管及设置在芯体下部的第二下换热管构成,所述第二上换热管、第二下换热管相连通,且第二上换热管、第二下换热管均为与芯体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体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块上开有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块为3个,呈三角形结构分布于芯体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于芯体的上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芯体的下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芯体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置于芯体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水气冷却器的内通道、外通道均为双流程,且内通道设置锯齿翅片,外通道设置波纹翅片,换热效率高,进而提高冷却效率,且本实用新型进水口布置于上部,进气口布置于下部,实现对流,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却效率,此外,芯体采用半圆形结构,可通过安装卡口直接固定在电机上,安装方便、简单,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气冷却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气冷却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气冷却器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中:
1、芯体;2、出气口;3、进气口;4、进水口;5、出水口;6、安装块;7、安装卡口;8、内翅片;9、外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水气冷却器,包括芯体1,芯体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块6,所述的安装块6为3个,呈三角形结构分布于芯体1的底部,且安装块6上开有螺纹孔,所述芯体1上设置有安装卡口7,其整体呈半圆形结构,芯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4、出水口5、进气口3及出气口2,所述进水口4、出水口5上下布置于芯体1的同一侧,所述出气口2、进气口3上下布置于芯体1的同一侧,所述进水口4设置于芯体1的上部,所述出水口5设置于芯体1的下部,所述进气口3设置于芯体1下部,所述出气口2设置于芯体1的上部,芯体1内设置有与进水口4、出水口5相连的内通道,且芯体1内设置有与进气口3、出气口2相连的外通道,所述内通道与外通道相接触,所述外通道上设置有外翅片9,所述外翅片9为波纹翅片,所述内通道上设置有内翅片8,所述内翅片8为锯齿翅片,所述内通道由设置在芯体1上部的第一上换热管及设置在芯体1下部的第一下换热管构成,所述第一上换热管、第一下换热管相连通,且第一上换热管、第一下换热管均为与芯体1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外通道由设置在芯体1上部的第二上换热管及设置在芯体1下部的第二下换热管构成,所述第二上换热管、第二下换热管相连通,且第二上换热管、第二下换热管均为与芯体1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7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结构的热交换器
- 下一篇:汽轮机直接驱动转动设备的水泥窑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