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7765.6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2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隽;黄婷;欧慧英;罗沙阳;李燕;王守满;邬玉辉;海建;申郑堂;唐利立;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隽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007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腋下 双方 引流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
背景技术
乳腺癌手术切除乳腺腺体后,表面皮肤与胸大肌之间形成较大空腔(约为20*20cm2),且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导致淋巴循环障碍,淋巴液及其它组织液进入空腔,因而较易形成积液,导致伤口迁延不愈。
术后常见积液部位有腋窝以及胸壁内侧等术后形成的生理凹陷处。
以往乳腺癌术后均采用单管腋下引流,或腋下及胸壁两根引流管引流。前者导致内侧胸壁引流不彻底,使得内侧皮下积液难以引出,影响切口愈合。后者由于采用两根引流管,需要切开两个切口,一则影响美观,且增加创伤及术后护理难度,二则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临床难以推广应用。
另有一种“Y”形引流管,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解决了术后积液和术后护理困难的问题。但是,临床中多数患者腋下引流液多于内侧胸壁引流液,少数老年体胖患者腋下引流液较多,带管时间甚至需半年,而内侧引流管一般术后5~10天便可拔出,即:腋下引流管与内侧引流管并不同时拔出。而采用“Y”形引流管术后必须同步拔管,从而使得内侧引流管需要在患者皮下长时间放置,导致感染几率增加,时间长了之后引流管和皮下组织粘连导致拔管不畅等问题;同时,其仍存在必须采用双切口,影响美观的问题,所以临床上未能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积液引流容易,方便拔管,切口少且美观的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包括外管,该外管管壁上部设有螺旋上升分布的引流侧孔,所述外管内套有直径小于外管的内管,该内管从外管的下端口穿入,并从外管上部的引流侧孔穿出,且内管可在外管管腔内自由移动;
内管管壁上设有引流结构;
外管和内管之间存在方便积液顺畅引流的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引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在内管管壁上设置的螺旋上升分布的引流侧孔;
所述引流结构的另一种方式为沿内管管壁轴向方向切开的侧缝。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下端和内管下端平齐,以保证拔管时内管能够方便拔出。
为使得积液靠自身重力引流顺畅,所述内管从外管的最低位引流侧孔穿出,以保证内管从上端到下端尽量不产生弯曲部位。
优选的,所述外管为橡胶引流管,优选管径8~10mm,足以保持腋下及内侧胸壁引流通畅。
优选的,所述内管为硅胶管或PVC管,优选管径3~5mm,保证整个引流套管具有足够的支撑硬度。
该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使用时,将外管和内管分别插入腋下和内侧胸壁,在外管下端连接引流瓶即可进行引流;术后5~10天拔内管时,从外管下端将内管抽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采用内外套管的形式,术后引流彻底,只需开一个切口即可进行插管,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切口更美观;
同时,适应了术后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内侧胸壁的内管拔管是可轻松的从外管中拔出,不必等到和外管同时拔出,从而避免了感染,形成窦道,以及拔管时内管和皮下组织粘连等问题,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引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引流侧孔,4-侧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包括外管1,该外管1管壁上部设有螺旋上升分布的引流侧孔3,所述外管1内套有直径小于外管的内管2,该内管2从外管1的下端口穿入,并从外管1上部的最低位引流侧孔3穿出,且内管2可在外管1管腔内自由移动;
内管2管壁上设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为在内管2管壁上设置的螺旋上升分布的引流侧孔3;
外管1和内管2之间存在方便积液顺畅引流的间隙。
所述外管1下端和内管2下端平齐,以保证拔管时内管能够方便拔出。
所述外管1为橡胶引流管,内管2为硅胶管。
该胸壁及腋下双方位引流套管使用时,将外管1和内管2分别插入腋下和内侧胸壁,在外管1下端连接引流瓶即可进行引流;术后5~10天拔内管时,从外管1下端将内管2抽出即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重复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引流结构为沿内管2管壁轴向方向切开的侧缝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隽,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7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耳机音响组件的背包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烫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