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舟楔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9302.3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8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地德商务咨询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周理工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舟楔 第二 关节 背侧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舟楔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
背景技术
Lisfrance关节,即跖跗关节,是前中足之间的关节。即第一、第二、第三跖骨基底部与相应楔骨所形成的关节,以及第四、第五跖骨基底部与骰骨所形成的关节。跖跗关节参与组成足内侧纵弓(第一跖骨与内侧楔骨)、外侧纵弓(第5跖骨与骰骨)和中间横弓(内中外楔骨与骰骨),对于维持足正常形态起重要作用。Lisfranc关节损伤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为一种广义的关节内损伤。
Lisfrance损伤的治疗是对骨科医师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是对患者的挑战,现有的采用第二跖楔关节螺钉固定方法,由于螺钉经第二跖楔关节固定,医源性破坏第二跖楔关节面软骨,容易引起创伤后骨关节炎。
传统采用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进行跖楔关节处理时,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骨骼外形,对背侧板进行折弯,使得背侧板能够紧贴骨面。这种处理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首先是在手术中需要对背侧板进行折弯,增加了手术时间,加大了手术风险;其次是折弯后的背侧板容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背侧板断裂,还有折弯后的背侧板会造成固定孔变形,导致固定不牢固,使得术后容易产生背侧板的松动和滑脱,同时传统的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只对跖楔关节进行固定,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移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固定方法等固定容易会对第二跖楔关节面软骨破坏,容易引起创伤后骨关节炎,采用传统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在术中需要折弯,折弯后的背侧板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背侧板断裂和易造成固定孔变形导致固定不牢固,同时传统的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只对第二跖楔关节进行固定,固定不牢固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舟楔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该背侧板采用解剖型设计,便于解剖复位,无需术中再对背侧板预弯,该背侧板同时固定第二舟楔关节和第二跖楔关节,不仅解决了螺钉等固定方法容易会对第二跖楔关节面软骨破坏,容易引起创伤后骨关节炎问题,而且解决了传统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术中需要折弯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背侧板断裂、易造成固定孔变形导致固定不牢固及传统的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只对第二跖楔关节进行固定,固定不牢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跨舟楔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背侧板近端、背侧板远端以及用于连接背侧板近端和背侧板远端的背侧板板身,所述背侧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将背侧板固定在足舟骨、中间楔骨和第二跖骨上的固定孔。
具体地,所述背侧板与足舟骨、中间楔骨和第二跖骨接触面的空间几何学形态与第一跖骨和内侧楔骨表面形态相匹配,即背侧板近端与近第二舟楔关节的足舟骨表面形态相匹配,背侧板板身与中间楔骨表面形态相匹配,背侧板远端与近第二跖楔关节的第二跖骨表面形态相匹配。
具体地,所述背侧板远端上设有用于第二跖楔关节融合时骨块间加压的滑动孔。
具体地,所述背侧板板身与背侧板远端上设有的固定孔与滑动孔呈一排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背侧板近端上设有的固定孔呈一排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背侧板近端上设有至少2个固定孔,所述背侧板板身上设有至少2个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背侧板远端上设有至少1个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背侧板为不锈钢背侧板、纯钛背侧板或碳钢背侧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舟楔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该背侧板采用解剖型设计,便于解剖复位,无需术中再对背侧板预弯,该背侧板同时固定第二舟楔关节和第二跖楔关节,不仅解决了螺钉等固定方法容易会对第二跖楔关节面软骨破坏,容易引起创伤后骨关节炎问题,而且解决了传统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术中需要折弯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背侧板断裂、易造成固定孔变形导致固定不牢固及传统的第二跖楔关节背侧板只对第二跖楔关节进行固定,固定不牢固等问题;背侧板远端设有的用于第二跖楔关节融合时骨块间加压的滑动孔,为关节融合提供更为牵靠的稳定性;背侧板设计充分依据亚洲人体解剖曲率设计,使固定更牢固;背侧板采用高强度设计,便于早期被动功能锻炼;背侧板采用隐蔽边缘设计,采用的螺钉的钉帽面低于背侧板面,均可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地德商务咨询中心,未经上海斯地德商务咨询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9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