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盘举升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0471.9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盘举升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客车骨架六面体组合工装用于在客车制造中对左/右侧围骨架、前/后围骨架、顶盖骨架及底架进行定位组合焊接(注:此处所指底架是指未安装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散热器等的底盘骨架)。
由于客车底盘上安装发动机、变速箱、散热器、桥、轮胎等直接在工装上定位底盘进行生产比较困难。故大型的客车制造厂一般采用底架定位焊接骨架,最后在总装线上安装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散热器等。
对于中小型的客车生产厂由于无底盘生产能力和资质,购买底盘进行生产,不可能将底盘上的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散热器等拆除后进行骨架组合。所以在底盘上直接组合骨架,但目前此种骨架组合方法精度差,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解决底盘直接上线进行客车骨架组合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底架上线组合的问题,实现六面体组合工装对各种车型和底盘柔性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底盘举升定位装置,它包括举升机,所述举升机是可升降的平板,所述举升机在前、中、后位置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组件、中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
所述前定位组件包括U型滚轮组,所述U型滚轮组包括滚轮座和滚轮,所述滚轮座安装固定在举升机上,所述滚轮座上部具有贯穿两端的U型槽,所述滚轮可滚动的安装于U型槽内,定位时,底盘的前部横梁卡置于所述U型槽内。
所述中定位组件包括下部的固定座和上部的滑动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举升机上,所述固定座上间距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固定座4上间距设有两个凹槽、固定柱8和导向柱6,所述固定柱8设置在凹槽的外侧,所述导向柱6通过凹槽外侧的固定柱8水平安装在凹槽的上方,所述导向柱上套有回位弹簧。所述滑动座包括滑动板和两个滑动腿,所述滑动腿具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滑动腿穿过套有回位弹簧的导向柱安装在滑动板上,所述滑动座可在导向柱上沿水平方向滑动。定位时,底盘的中部纵梁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通过滑动座水平滑动,底盘被定位至工装中心,卸下底盘后,滑动座通过回位弹簧自动复位。
所述后定位组件结构与中定位组件结构相同,高度与底盘的后部纵梁的高度相匹配,定位时,底盘的后部纵梁放置于后定位组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定位组件还包括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侧板和滚轮,所述滚轮可滚动的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滚轮组安装在任意一个导向柱的外侧或/和两个导向柱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定位组件还包括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侧板和滚轮,所述滚轮可滚动的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滚轮组安装在任意一个导向柱的外侧或/和两个导向柱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定位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滚轮组,所述支撑滚轮组和所述U型滚轮组间隔安装在举升机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支撑滚轮组包括支撑座和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滚轮组的滚轮的安装高度和所述U型滚轮组的滚轮的安装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定位组件或中定位组件或后定位组件通过快速固定销安装在所述举升机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安装有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散热器的底盘进行准确定位,解决了将底盘直接上线进行客车骨架组合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底架上线组合的问题,实现六面体组合工装对各种车型和底盘柔性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定位组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前视图,其中右侧部分被剖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滚轮座,2-U型槽,3-滚轮,4-固定座,5-滑动座,6-导向柱,8-固定柱,9-回位弹簧,10-滑动板,11-滑动腿,12-侧板,13-快速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底盘举升定位装置,它包括举升机,举升机是可升降的平板,举升机在前、中、后位置分别通过快速固定销13安装有前定位组件、中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举升机下降使其上的定位组件低于地面,拖底盘进入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04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跨桥对焊专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操纵臂焊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