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抗浮锚杆拉拔试验反力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3192.8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王爱勋;刘利勋;李文祥;杜峰;夏文才;吝曼卿;熊金鹏;王昂;叶达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式抗浮锚杆 拉拔 试验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现场实验反力支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抗浮锚杆拉拔试验反力支座装置,适用于复杂的施工现场做抗浮锚杆拉拔实验时,支撑实验设备所采用的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稳定性高的反力支座。
背景技术
但凡工程中涉及抗浮锚杆的施工项目,锚杆的现场拉拔实验必不可少。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因施工场地的复杂性,往往给拉拔实验带来较大难度。其中,最重要的属于支撑实验设备所用的反力支座的制作。按照传统的做法:首先选定实验锚杆具体位置,然后在实验锚杆两侧制作一次性混凝土反力墩台,或者在锚杆两侧放置支撑物,再在支撑物上放置钢梁,实验时将实验设备放置于混凝土墩台或支撑物上方的钢梁上。这种传统做法存在以下弊端:(1)、混凝土反力墩台制作和拆除均费工费时,且墩台基础要求较高,实验加载过程中两侧墩台可能因基础原因产生不均匀下沉,影响实验效果,且存在安全隐患;(2)、支撑物上方设置钢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钢梁加载过程中产生的扰度均会影响实验效果,同样存在安全隐患;(3)、实验场地不平整,对混凝土墩台或钢梁支撑的制作和受力均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实验效果。(4)、如果实验时发现锚杆不满足设计要求,需在实验锚杆周围临时增加实验根数时,现场如需制作混凝土墩台作为反力支座,从制作到投入使用至少需耽误一个星期,严重影响施工实验及工程进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拆卸式反力支座体系,该体系制作简单、拆卸方便、受力明确、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经济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适用的可拆卸式反力支座,能够解决在现场做拉拔实验时,采用传统反力支座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拆卸式反力支座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可靠,能有效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拆卸式抗浮锚杆拉拔试验反力支座,包括下垫板、反力架和上垫板;所述的下垫板由第一下垫板组块和第二下垫板组块拼合而成,下垫板的中心设有抗浮锚杆穿行的通孔,下垫板上放置反力架,所述的反力架包括大小一致成三角形焊接的第一工字钢架体、第二工字钢架体和第三工字钢架体,所述的工字钢腹板设有便于抗浮锚杆锚拉筋穿行的槽,反力架上端放置上垫板,上垫板中部设有穿过传力筋的孔。
所述的下垫板采用型号为600mm(长)*600mm(宽)*25mm(厚度)的钢板(钢板型号可根据实验荷载自行选取),中心部位的通孔直径为250mm(孔洞直径需大于锚杆直径)。
所述的反力架采用型号为25a(型号可根据锚杆桩直接选取相应型号)和长度为1m(长度可根据抗浮锚杆锚拉筋的离地高度适当调整)的三根相同的工字钢拼成三角形焊接而成(工字钢相互交接处满焊)。
所述的第一、二和三工字钢架体腹板中部切除尺寸为600mm(高度比抗浮锚杆锚拉筋离地高度大100mm为宜)*40mm(大于抗浮锚杆锚拉筋直径)的槽,槽口位于工字钢腹板底边沿,槽底位于工字钢腹板中部,以便抗浮锚杆锚拉筋顺利穿行。
所述的上垫板采用400mm(长)*400mm(宽)*25mm(厚)型号钢板(钢板型号和大小可根据反力架2的大小自行选取)制作而成,中心部位的孔直径为40mm(孔的直径需大于传力筋的直径)以便传力筋顺利穿过。
下垫板、反力架和上垫板三大部分在使用时无需任何连接装置,仅平稳放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现场抗拔试验使用的支撑装置存在的制作复杂、稳定性差、成本高、实验效果受影响等不足之处,可实现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率高,既缩短了工期,又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关试验锚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关试验锚杆传力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所用工字钢示意图。
图中:1-下垫板,1-1-通孔,1a-第一下垫板组块、1b-第二下垫板组块;2-反力架,2-1-槽,2a-第一工字钢架体、2b-第二工字钢架体、2c-第三工字钢架体;3-上垫板,3-1-孔;4-传力筋;5-锚杆锚拉筋;6-止水环;7-实验设备(液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3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