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3550.5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达左;李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达左;李红丽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张涛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lc12010v1 窄带 电力 载波通信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波通信模块,尤其是一种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属于载波通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载波通信分为宽带电力载波、窄带电力载波两种通信方式;其中,宽带电力载波通信距离短,频谱范围大,应用于短距离小范围内的、数据量大的通信领域,其成本高昂,难以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主体为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窄带通信模块通信距离长,传输数据量能够满足电力通信数据量要求,因此得到大量推广。但是目前市场存在的国外窄带电力通信模块在通信载波频率、通信速率、路由协议等方面不能满足国内国际的通信标准,从而对电力载波通信的稳定性实时性带来影响。国外的电力载波芯片在国内电网适应能力差,效果不理想,不能够符合中国本土的电力环境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其使得载波通信的稳定性,通信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以适应将来载波发展的需求。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包括用于与电力线交流电隔离并能将发送的载波信号传递到电力线上的信号隔离电路,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与用于将接收的频带信号进行滤波的信号接收滤波电路连接以及用于将发送的频带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信号发送功率驱动电路连接,信号接收滤波电路与用于对频带信号进行频带解调的频带信号解调电路连接,频带信号解调电路与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电路连接,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电路与信号发送功率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包括电容C1、耦合变压器L5以及浪涌保护二极管D2;电容C1的一端与电力线L连接,另一端与耦合变压器L5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L5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力线N连接;浪涌保护二极管D2的一端与耦合变压器L5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浪涌保护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耦合变压器L5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信号接收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信号隔离电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感L2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限幅器D3的阴极端、限幅器D4的阳极端以及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限幅器D3的阳极端以及限幅器D4的阴极端均接地,电容C17的另一端与频带信号解调电路连接。
所述信号发送功率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信号隔离电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功率驱动MOSFET组V1中第一MOS管的漏极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功率驱动MOSFET组V1中第二MOS管的漏极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端与电阻R4的一端、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端、电阻R5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V2的集电极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端与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泄放二极管D1的阳极端、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第二MOS管的栅极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电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三极管V2的基极端通过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2的发射极端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端还与+12V电压连接。
所述频带信号解调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2,所述集成电路U2采用型号为MC3361BPL的芯片,集成电路U2的OSC1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感L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4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达左;李红丽,未经周达左;李红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3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