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调节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024716.5 申请日: 2015-01-14
公开(公告)号: CN204419412U 公开(公告)日: 2015-06-24
发明(设计)人: 陈文泉 申请(专利权)人: 陈文泉
主分类号: F02M35/10 分类号: F02M35/10
代理公司: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代理人: 章社杲;李伟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龙潭***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气流 调节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气流调节装置,特别关于一种用于内燃机引擎与空压机进气端的吸力源前的气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汽油或柴油等燃油的价格日益上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油耗量,期望汽车在消耗每公升燃油时,能行驶更多距离。为满足该期望,业者开发出各种产品,以从各方面(例如轮胎、车体造型、空气滤清器、机油、电子组件等)来减少汽车的油耗量。

例如在台湾专利第M318666号及第I306133号之中,则是提出一种可变控流装置,其可设置于汽车的进气口至节气阀之间;依据该专利说明书的记载,该可变控流装置可使节气阀至进气岐管之间的真空度变化明显,从而使得引擎运作顺畅,达到节能的目的。然而实际实施时,可发现该可变控流装置安装后负压确实提升,但是相对正压减少,表示汽缸内进气量不增反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有效帮助及增益汽缸(吸力源、负压源)的进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流体可双向流动,当汽缸(吸力源、负压源)须泄压时,反向信道保持与大气相通,不阻碍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调节被吸入进气管内的气体的流量,且该气流调节装置的零件更安全耐用。

为达上述其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包含一管状本体、一第一横轴、一第二横轴、二叶片结构、一扭力弹簧以及二连杆组。该管状本体具有二开口及位该二开口之间的一容置空间;该第一横轴及第二横轴皆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横轴与该第二横轴沿着该管状本体的一轴向而相间隔;该二叶片结构皆枢接于该第一横轴上,且该二叶片结构的摆动方向是同于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该扭力弹簧,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且该扭力弹簧是沿着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而提供一回复力;该二连杆组分别连接该二叶片结构,且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更连接至该第二横轴及该扭力弹簧。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是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上视图。

图6A至图6C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又一立体组合图。

图8A及图8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再一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1的立体组合图、立体分解图、平面剖视图及上视图。该气流调节装置1至少包含:一管状本体11、一第一横轴12A、一第二横轴12B、二叶片结构13、一扭力弹簧14以及二连杆组15;以下将依序说明气流调节装置1所包含的各组件的技术内容。

该管状本体11(亦可称环状本体)可为一圆环或一圆管(或可为一矩形截面或三角形截面等多边形截面的管体或环体),其可由金属等结构强度较佳的材料制作成。结构上,该管状本体11可具有二开口111、一容置空间112及一内缘面113,而该容置空间112及该内缘面113皆位于二开口111之间。内缘面113是为一连续的弧面,且围绕该容置空间112。该管状本体11可具有一假想的轴向114,而该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是环绕该轴向114而形成。该管状本体11用以让气体(图未示)通过其中,也就是,气体可由其中一个开口111进入至容置空间112中、然后经由另一个开口111离开。

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两者皆设置于管状本体11的容置空间112中,且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沿着该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而相间隔(两者之间的间距对应于后述的连杆组15的尺寸)。换言之,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的轴向(图未示)是与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相垂直交错,且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皆通过或接触于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泉;,未经陈文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4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