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降温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5521.2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9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彭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深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6 | 分类号: | H01F27/16;H01F27/02;H01F2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降温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降温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在发电机中,不管是线圈运动通过磁场或磁场运动通过固定线圈,均能在线圈中感应电势,此两种情况,磁通的值均不变,但与线圈相交链的磁通数量却有变动,这是互感应的原理。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应,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变压器的功能主要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隔离、稳压等。
变压器传输电能时总要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有铜损和铁损,铜损和铁损都会产生大量热量,一般民用变压器都采用在变压器内部灌注变压器油来带走这部分热量,这部分热量通过导热油循环至变压器外壳外部的导热管中进行散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变压器温度急剧升高,过高的温度又使变压器内阻升高,进一步加剧发热,使变压器工作相对变得不稳定,因此散热是变压器稳定工作的一大要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降温变压器,保证了变压器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降温变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还包括水泵、螺旋状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冷却管的进液端、外部水池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出液端与外部水池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当壳体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驱动水泵作业,将冷却介质经过冷却管对壳体内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气缸、挡板及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缺口,该缺口的尺寸大小与所述挡板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挡板与所述缺口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缸信号连接。
当壳体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驱动气缸作业,气缸带动挡板转动,这样就让壳体内与壳体外形成空气对流,让外部的冷风进入壳体内,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进液端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下部,所述冷却管的出液端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部;增大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该排水管的中部置于所述壳体内,该排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利用外部雨水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壁自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向下倾斜;便于雨水进入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成螺旋状设置;增大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利于降温。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当外部湿度过大的话,控制器不驱动气缸作业,防止外部较湿的空气进入壳体内而损坏电器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散热单元、水泵、螺旋状冷却管对壳体内部进行自动降温,降温效果好,有效保证了变压器的正常作业,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一种自动降温变压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控制器3,还包括水泵4、螺旋状冷却管5,冷却管5置于壳体1内,水泵4与控制器3信号连接,水泵4与冷却管5的进液端、外部水池6连通,冷却管5的出液端与外部水池6连通;温度传感器2与控制器3信号连接。
当壳体1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3驱动水泵4作业,将冷却介质经过冷却管5对壳体1内进行降温。
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气缸7、挡板8及开设在壳体1的侧壁上的缺口9,该缺口9的尺寸大小与挡板8的尺寸大小相等,挡板8与缺口9的边缘转动连接,气缸7的输出端与挡板8连接;控制器3与气缸7信号连接。
当壳体1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3驱动气缸7作业,气缸7带动挡板8转动,这样就让壳体1内与壳体外形成空气对流,让外部的冷风进入壳体1内,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冷却管5的进液端置于壳体1内的下部,冷却管5的出液端置于壳体1内的上部;增大降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深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深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5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环形磁芯的新型外壳
- 下一篇:一种脉冲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