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露线式电熔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6628.9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章国恩;张玉涛;施晨凯;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杭宝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03 | 分类号: | F16L47/0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杨嘉芳;徐关寿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露线式电熔管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露线式电熔管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露线式电熔管件存在以下问题:1、电阻丝露出较多,约有电阻丝直径的2/3高出管件内表面,容易脱落;2、椭圆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露线式电熔管件,该露线式电熔管件结构牢固,椭圆度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露线式电熔管件,包括塑料管件,塑料管件的外侧设有两个接线柱,塑料管件的内表面上布设有铜线,且铜线露出内表面,所述铜线露出塑料管件的内表面的高度△h为铜线直径的1/3。
进一步地,所述铜线露出内表面的部分一侧覆盖有压紧飞边,另一侧裸露。
进一步地,该露线式电熔管件包括两个融化区M和三个冷却区C,且融化区M和冷却区C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融化区M内的铜线密集布置。
进一步地,该电熔管件的不圆度≤0.1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铜线露出塑料管件的内表面的高度△h仅为铜线直径的1/3,因此铜线不易脱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度小。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弯管、三通管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制备本实用新型露线式电熔管件的布线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制备本实用新型露线式电熔管件的布线刀头在塑料管件上布线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铜线布入塑料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制备本实用新型露线式电熔管件的布线刀头在塑料管件上布线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制备本实用新型露线式电熔管件过程中车削时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制备本实用新型露线式电熔管件过程中车削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露线式电熔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在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铜线露出塑料管件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布线刀头;11-刀体;12-刀尖;13-对到面;14-铜线孔位;15-斜切面;2-塑料管件;21-内表面;22-飞边;221-挤出飞边;222-压紧飞边;3-刀架;4-导线轨;5-车削刀头;6-铜线;7-接线柱;8-电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露线式电熔管件,如图12、13所示,包括塑料管件2,塑料管件2的外侧设有两个接线柱7,塑料管件2的内表面21上布设有铜线6,铜线6的两端分别通过电阻丝8连接至接线柱7。所述铜线6露出塑料管件2内表面21的高度△h为铜线6的直径的1/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铜线6露出内表面21的部分一侧覆盖有压紧飞边221,另一侧裸露,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露线式电熔管件包括两个融化区M和三个冷却区C,且融化区M和冷却区C间隔排列,如图12所示,依次排列为冷却区C、融化区M、冷却区C、融化区M和冷却区C,其中融化区M内的铜线6密集布置,可参见图12和图13,其中图13中的铜线6以虚线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电熔管件通电后,两端冷却区C做好密封工作,融化区M的铜线6同时融化管材与管件的表面,并通过热胀冷缩原理将观察孔顶出,待焊接结束后给于足够的冷却时间,管件融化区M与管材插入端融合。
以DN90电熔管件为例,制备时设定值为90.4mm,成品内径为90.4-90.5mm,不圆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以数控实现制备过程。如DN90电熔管件内径设定值为90.4mm,融化区M布线圈数设定为18圈,铜线6之间的间距为2mm。采用直径为0.4mm铜线,另外同样也适用于直径为0.5mm、0.6mm的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露线式电熔管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首先用固定于主轴上的夹具装夹电熔管件的塑料管件2后依次经如下步骤:
(1)、车削
(1.1)车削刀头5到达塑料管件2的第Ⅰ端头,并沿塑料管件2的内表面21切入,如图9所示x轴正方向,主轴反转,带动塑料管件2旋转,车削该第Ⅰ端头,形成斜面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杭宝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杭宝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6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