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及工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6753.X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战文;耿彦波;苏俊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抗 复合 消声器 工程 车辆 | ||
1.一种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11)和外壳体(3),所述内壳体(11)和所述外壳体(3)之间填充有吸声材料(2),所述内壳体(11)中设有进气腔体(14)、排气腔体(18)和主消声腔体,所述主消声腔体位于所述进气腔体(14)和所述排气腔体(18)之间;
所述内壳体(11)和所述外壳体(3)上安装有进气管(13)和排气管(4),所述进气管(13)的主进气口端伸入到所述进气腔体(14)内,所述排气管(4)的主排气口端伸入到所述排气腔体(18)内;
所述主消声腔体内设有引导装置,能够引导气体在所述主消声腔体内形成迂回的流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体(11)中的第一隔板(9)和第三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9)和所述内壳体(11)之间形成所述进气腔体(14),所述第三隔板(5)和所述内壳体(11)之间形成所述排气腔体(18),所述第一隔板(9)和所述第三隔板(5)之间形成所述主消声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消声腔体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管(8)和至少一个第二管(6),所述第一管(8)能够连通所述进气腔体(14)和所述主消声腔体,所述第二管(6)能够连通所述排气腔体(18)和所述主消声腔体;
所述第一管(8)的主进气口端和所述第二管(6)的主排气口端之间形成供气体在所述主消声腔体内迂回流通的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8)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体(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体(18)隔离;所述第二管(6)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体(1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体(14)隔离;所述第一管(8)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气口,所述第二管(6)的侧壁上设有主排气口,所述主进气口和所述主排气口位于非正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消声腔体内设有第二隔板(7),所述第二隔板(7)将所述主消声腔体分隔成第一主消声腔体(15)和第二主消声腔体(17),且所述第二隔板(7)上设有将所述第一主消声腔体(15)和所述第二主消声腔体(17)连通的通气孔(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腔体(14)和所述第二主消声腔体(17)连通;所述第二管(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消声腔体(15)和所述排气腔体(18)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7)平行或者垂直于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第三隔板(5)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6)在所述第二主消声腔体(17)内设置三个,所述第一管(8)在所述第一主消声腔体(15)内设置两个,所述通气孔(20)在所述第二隔板(7)上开设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7)包括两个以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7)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过渡管,每个第二隔板(7)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通气孔(20)。
10.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3)、所述排气管(4)、所述第一管(8)和所述第二管(6)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微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1)上开设有网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端盖(1)和右端盖(12),所述左端盖(1)和所述右端盖(12)分别固定在所述内壳体(11)和所述外壳体(3)的左右端面,所述内壳体(11)上靠近所述左端盖(1)的位置设有带网孔的左隔板(19),所述内壳体(11)上靠近所述右端盖(12)的位置设有带网孔的右隔板(10),所述左端盖(1)与所述左隔板(19)之间和所述右端盖(12)和所述右隔板(10)之间分别填充有所述吸声材料(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67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排气系统连接法兰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或者汽车的温度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