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9965.3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8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陈凤;林丽;陈志文;刁永书;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 静脉 导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是各种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内瘘栓塞,或感染需要临时通路过渡等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主要优点:1.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2.内瘘建立前以及内瘘栓塞或感染时的过渡性措施;3.是急诊透析患者的临时通路;4.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感染后需进行血液透析时的临时通路。
目前,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通过无菌纱布或者治疗巾进行包裹固定,以防止患者的汗液或体液等污染连接头。但是由于无菌纱布和治疗巾均为不透明材质,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出现渗血时,不能及时发现,只有出现大量渗血,才能被发现;而且,无菌纱布需要护士进行手动包裹,因观察需要,护士需频繁打开纱布,操作繁琐;其次,如工作人员疏忽,未将中心静脉导管跟血透管路连接处拧紧,患者翻身活动时容易拉扯中心静脉导管,导致连接处断开,造成患者血液丢失的伤害;此外,无菌纱布容易脱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直接暴露,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解决通过纱布包裹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操作不方便、连接头容易被污染、固定不稳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上盖和盒体,上盖两侧分别设置卡钩,盒体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卡钩相适配的卡槽,盒体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导管槽,所述导管槽均为U形凹槽;上盖和盒体组合形成封闭的内空腔,所述导管槽将内空腔与盒体的外部连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将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放置于盒体的内空腔中,将上盖扣合于盒体上,由于导管槽的宽度与中心静脉导管、血透管路的直径一致,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就固定于盒体内不能滑出盒体的内空腔,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断开,也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被污染。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两端还分别设置两个凸出体,所述凸出体下端为圆弧形,凸出体插入盒体的导管槽内形成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内空腔与盒体的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管槽上设置软垫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空腔的四周和底部均粘贴有无菌纱布或治疗巾。
进一步的是,至少任一所述卡槽内还设置卡位孔,所述卡钩上还设置与所述卡位孔相适配的凸起。在合上上盖后,通过移动上盖使卡槽上的卡位孔和卡钩上的凸起吻合,使上盖和盒体吻合,避免上盖在盒体上随意移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盒体的一侧或者两侧的卡槽的同一端具有盲端。这样上盖仅能从盒体无盲端的一端滑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防滑肋条。这样便于按压上盖,滑动上盖将上盖进行拆开。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和/或盒体均为透明材质制成。这样便于观察盒体内的接头处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问题。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的顶部还设置观察窗,观察窗处设置透明敷贴。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沿卡槽的方向竖直设置于内空腔的内部,并将内空腔分隔为两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盒体和上盖配合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避免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被污染;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连接头密闭于盒体内,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与血透管路的拉扯导致连接头断开的问题,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使用本装置,将上盖滑入盒体或者扣入盒体,需要拆开的时候,滑动上盖即可,使用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上盖选用透明材质或者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连接头处的使用情况,便于护士及时发现渗血、渗液的问题,增强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上盖1、卡钩11、凸出体12、观察窗13、防滑肋条14、盒体2、导管槽21、卡槽22、软垫层23、卡位孔24、挡板25、内空腔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9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
- 下一篇: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的冲洗防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