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1082.6 | 申请日: | 2015-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9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华;应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塔中的除雾器。
背景技术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 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而在脱硫塔中,除雾这一步骤都依靠除雾器完成。
除雾器中最为常见的是折流板式除雾器,其工作原理为: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折流板相碰撞,然后附着在折流板上形成液滴,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往下流,下流的过程中逐渐与其它液体聚合形成更大的液滴。当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折流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
折流板上的液滴中含有的固体颗粒,容易附着在折流板的表面形成软垢,这些软够如果不及时清理,久而久之,软垢就变成硬垢,从而导致除雾器堵塞。因此在除雾器的上方和下方的都设置有用于冲洗除雾器的喷淋管。但是这种除雾器的折流板之间的开口很小,喷淋管很难冲刷到折流板的转角处,这就造成转角处的软垢越积越多,形成硬垢,从而使得喷淋管更加难以清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还是会造成除雾器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除雾器,除雾效果好,且不容易发生结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组合式除雾器,包括折流板围成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置孔,所述孔向着所述通道的转折部位喷水。将喷淋管直接设置在除雾器内部,这样折流板的内部都能被喷淋管冲刷到,通道内不易形成堵塞、结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折流板中间向着一侧隆起,两端竖直设置。这种除雾器的叶片形式在市面上最为常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卡条,所述卡条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折流板的两端卡入所述卡槽内。卡条用于将折流板连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喷淋管直接设置在除雾器内部,这样折流板的内部都能被喷淋管冲刷到,通道内不易形成堵塞、结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组合式除雾器,包括折流板1围成的通道10,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喷淋管2,所述喷淋管2上设置孔21,所述孔21向着所述通道10的转折部位喷水。
所述折流板1中间向着一侧隆起,两端竖直设置。
还包括卡条3,所述卡条3上设置有卡槽31,所述折流板1的两端卡入所述卡槽3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宏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1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