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去钻污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2145.X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电路板 去钻污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制作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去钻污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刷电路板的多层板和高精度双面板的生产加工中,去钻污(des mear)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序,现有的去钻污框架需要通过工人手动调节相邻的侧板间隙,从而将待去污的板材放入到相邻的侧板之间,其使得调节间隙复杂,且待去污板材的底部没有固定,使得底部易发生晃动,进而影响去污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去钻污框架,其使得整个框架的内可以快速定位各种宽度的待去污板材,且待去污板材的底部固定,确保去污效果。
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去钻污框架,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底部框架、两个侧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对应侧的所述侧部框架,两个所述侧部框架分别垂直于所述底部框架、并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条平行长边之间布置有波浪板,相邻的所述波浪板之间布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布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条平行长边之间,所述波浪板的上端面顺着长度方向均布有下凹的V型槽结构,所述波浪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加强筋的上表面相平齐,两个所述侧部框架的对应端的立杆之间分别布置有两根水平横梁,分别为上前端水平横梁、下前端水平横梁、上后端水平横梁、下后端水平横梁,对应位置的前端水平横梁和后端水平横梁的水平高度一致,所述上前端水平横梁、下前端水平横梁、上后端水平横梁、下后端水平横梁的对应位置分别布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对应塞装有上凸的定位柱,对应位置的上前端水平横梁、下前端水平横梁、上后端水平横梁、下后端水平横梁的定位柱行程垂直面布置,侧板的对应高度位置设置有定位槽孔板,所述定位槽孔板上开有贯穿定位孔,所述定位槽孔板支承于对应的水平横梁的定位孔的位置,定位柱插装于所述贯穿定位孔,确保侧板的位置固定,所述侧板的内均布有定位槽,待去污板材插装于相邻的侧板所形成的对应定位槽之间。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小扶手结构,确保侧板方便取出;
两个所述侧部框架的前端面的中部分别布置有前凸的钩子结构,两个所述的钩子结构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钩子结构的钩板的前端向下折边,所述钩子结构确保整个框架可以方便的定位与立面结构上,确保整个结构的定位稳固;
两个所述侧部框架的上端分别布置有向外扩展的推手结构,确保整个框架方便取放,且不会与内部的待去污板材发生干涉;
所述波浪板、加强筋的前端、后端分别插装于对应位置的底部框架的两长边的对应的安装槽内,确保整个结构的安装稳固;
所述侧板的底部和所述波浪板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使得不发生安装磨损。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由于定位孔固定布置于对应的水平横梁,同一水平横梁上的定位孔的各自距离固定,当侧板分别对应定位于对应的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后,相邻侧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定值,由于对应的待去污板材的尺寸固定,将待去污板材对应插装于相邻的侧板之间即可,且由于底部框架的两条平行长边之间布置有波浪板,相邻的波浪板之间布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布置于底部框架的两条平行长边之间,波浪板的上端面顺着长度方向均布有下凹的V型槽结构,波浪板的上表面和加强筋的上表面相平齐,使得待去污板材的底部定位于V型槽内,确保待去污板材的底部固定;综上,其使得整个框架的内可以快速定位各种宽度的待去污板材,且待去污板材的底部固定,确保去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去除侧板、定位柱);
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波浪板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底部框架1、侧部框架2、长边3、波浪板4、加强筋5、V型槽结构6、立杆7、上前端水平横梁8、下前端水平横梁9、上后端水平横梁10、定位孔11、定位柱12、侧板13、定位槽孔板14、贯穿定位孔15、定位槽16、小扶手结构17、钩子结构18、推手结构19、安装槽2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百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2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板高速钻孔电机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消静电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