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余热锅炉蒸汽引出管结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3924.1 | 申请日: | 2015-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贾秀丽;唐桂珍;赵桂晓;闫大伟;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00 | 分类号: | F2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余热 锅炉 蒸汽 引出 结构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余热锅炉的改进,尤其是蒸汽引出管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立式余热锅炉是改造项目或者场地受限项目首选的余热锅炉形式,传统的立式余热锅炉蒸汽引出管设在筒体侧面,引出管至上管板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在此空间存留部分蒸汽,且长期得不到循环,可造成此处换热管过热爆裂,并加重管板间隙腐蚀的严重后果。部分厂家采取将筒体倾斜一定角度的方式,排净蒸汽,但此法仅适用于管子较短时的情况,换热管较长,设备较高时,此种做法会造成支座处弯矩过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立式余热锅炉上管板附近滞留蒸汽的问题,保证换热管的安全运行,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结构;对于余热锅炉,换热管与筒体内壁间通常留有一定间隙,即呼吸空位,防止与管板焊接的两个不同壁温的元件即筒体和换热管,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呼吸空位的存在使得管板周边有较大的不布管区,本发明将蒸汽引出管由筒体侧面改至管板上方不布管区;考虑管板开孔对管板强度的削弱,以及呼吸空位不宜过大,将原筒体侧的上升管改为多个小孔径的短弯管,将蒸汽汇集到一集箱中,由集箱将蒸汽引入汽包气相空间,短弯管与管板采取安放式连接型式,减小管板开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式余热锅炉蒸汽引出管结构改进,包括烟箱,蒸汽集箱,蒸汽引出管,挠性管板,筒体,换热管,进水口,其特征是:在筒体上端挠性管板两边的不布管区,设置垂直向上的蒸汽引出管,多个蒸汽引出管汇集于蒸汽集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蒸汽引出管由筒体侧面引出改为由管板顶部开孔引出,解决了筒体顶部的滞留蒸汽问题,防止换热管过热爆裂及管板间隙腐蚀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式余热锅炉换热段的总装示意图和实施例。
图2是图1“Ⅰ”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A-A”向视图
图中1.烟箱,2.蒸汽集箱,3.蒸汽引出管,4.挠性管板,5.筒体,6.换热管,7.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立式余热锅炉蒸汽引出管结构,包括烟箱1,蒸汽集箱2,蒸汽引出管3,挠性管板4,筒体5,换热管6,进水口7;在挠性管板4对称两边开多个与蒸汽引出管3内径相同的孔,按图2的连接型式完成蒸汽引出管3与管板4的焊接。
顶部引出管采用弯管形式,并控制弯头的角度,减小蒸汽的流动阻力;
顶部引出管采用安放式结构形式,即可以减小管板开孔大小尺寸,又能保证气体全部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3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管锅炉用管头插入件
- 下一篇:一种蒸汽加热启动系统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