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调试悬垂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6076.X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6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凤江 |
主分类号: | G01V3/11 | 分类号: | G01V3/11;G0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试 悬垂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电缆位置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免调试悬垂控制器。
背景技术
免调试悬垂控制器,应用领域是在悬链式电缆生产线上的一种检测电缆位置的设备。以前设备俗称“悬垂控制器”,是电线电缆领域一个核心装置之一,主要应用于悬链式三层共挤中、低压交联电缆和橡套电缆的设备,用于检测电缆在管路中的实际位置。
原始的悬垂控制器的构成,首先是分立元件过多,各工作点的参数难以匹配,影响了悬垂控制器本身的稳定性,经常会出现元件损坏,信号偏离实际位置较大,零位漂移等诸多问题,給生产带来诸多麻烦;其次,采用中频频率,没有采取抗干扰线路,线路自身的放大、信号比较等体系过于简单,经常造成临频干扰,工作也就不稳定;第三,对调试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很高,不是能看懂电路就能掌握调试基本要领的。在设备进行调试时,要由专业人员用专用仪器仪表在现场进行调试,这种工作,对专业调试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高,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多年的调试经验。原始的调试周期在4周到6周,经过多年的摸索,调试周期缩短到1周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如何检测悬链式电缆在高温高压密闭条件下电缆位置,达到以下目的:
1.解放人力资源,让普通电工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2.要用集成化的方式,淘汰分立件的组合;
3.用低一点的频率和带宽控制,解决临频干扰问题;
4.用调制解调等技术方案,实现工作稳定性;
提出免调试悬垂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免调试悬垂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发射线圈连接,发射线圈盘绕在不锈钢管路外部绝缘隔离部分上,接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线圈A和线圈B连接,线圈A和线圈B分别设在不锈钢管路外部绝缘隔离部分的上下两侧,不锈钢管路两端连接法兰,法兰对地连接,接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与电源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的稳压集成块采用7815或7915稳压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装置由晶体振荡电路、分频电路、信号推动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装置由载波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混频综合处理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振荡电路是产生2.048MHz的高频信号,经过分频器输出128kHz的中低频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其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优点:
1.安装简便,无需现场调试。
2.整套设备轻便。
3.由于现场无需调试,对人员技能要求下降。
4.固定频率的设置,可随意更换组合,通用性、互换性得到充分利用。
5.抗干扰性能得到提升,只有现场只有128kHz的信号可以检测得到,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无法通过。
6.采用载波、混频、调制、解调等技术应用,设备的稳定性有了可靠保证,通过实际应用,设备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都得到证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发射装置的晶振电路。
图3是发射装置内部电路。
图4是接收装置内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和4所述,免调试悬垂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发射线圈2连接,防止信号因接地而消失,发射线圈盘绕在不锈钢管路1外部绝缘隔离部分上,接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线圈A3和线圈B4连接,便于拾取不锈钢管路1内电缆的位置信号,线圈A3和线圈B4分别设在不锈钢管路1外部绝缘隔离部分的上下两侧,不锈钢管路1两端连接法兰,法兰对地连接,接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稳压集成块采用7815或7915稳压芯片;所述发射装置由晶体振荡电路、分频电路、信号推动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接收装置由载波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混频综合处理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晶体振荡电路是产生2.048MHz的高频信号,经过分频器输出128kHz的中低频信号;所述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其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凤江,未经李凤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6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油控制阀上卡槽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闪烁体晶条的批量测试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