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9821.6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晋军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创用双腔 超声波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
背景技术
伤口的有效护理和快速愈合一直是世界医疗界的难题,全球每年用于伤口护理和感染的医疗费用合计超过100亿美元,在临床上,医护人员通常会遇到慢性伤口的愈合问题,例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这些患者的伤口往往在长时间(半年甚至一年)难以愈合,虽然医生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和负压引流法防止伤口感染,但是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并极大的增加了疾病治疗和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痛苦。美国专利US8235919以及US6663554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超声波伤口治疗技术,即:利用超声波探头直接和液体发生作用,将液体雾化,进而产生空化效应,这种效应可以导致伤口中的细菌破碎死亡。由于超声波的探头和患者的伤口之间存在被雾化的液体,因而这些液体就可以作为超声波探头和患者伤口组织之间超声波传播的耦合剂,可以有效将超声波能量传递到患者伤口处,起到治疗效果。
美国专利US7025735和US6916296公开了一种清理创伤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一个中空的超声波探头对急性伤口进行清理,药液可以通过探头中间的通孔到达患者的伤口部位,由于该超声波探头的前端在装置中的超声波换能器推动下,做沿着探头轴向方向的往复式振动,振动频率一般为23-30KHz,振动幅度一般为250-350微米,这样探头前端的侧面就会和患者的伤口上的组织产生相互摩擦,摩擦作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伤口上的异物、溃烂和结痂的坏死组织就会脱落,达到清理伤口的目的,但是诸如US7025735以及US6916296中公布的装置中超声探头前端的侧面都是光滑的,所以这种探头和患者伤口上的异物或者坏死组织的之间的摩擦力就很小,导致其清创效果有限,清理伤口的效率较低,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此外,患者伤口上的异物、溃烂和结痂的坏死组织脱落后,未能及时得到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呼吸科医生工作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加超声探头与伤口组织摩擦力,提高清创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并且能够同时清理脱落组织的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一种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包括探头本体和手柄,探头本体具有内腔和外腔,内腔与药液导管连通;外腔的外表面上分布有刨吸凸起,相邻刨吸凸起之间设有吸入口,吸入口与外腔通,外腔与负压引流导管连通,负压引流导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刨吸凸起,增加超声探头与伤口组织摩擦力,提高清创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并且增加了外腔和负压引流装置,能够同时清理脱落组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中药液盆的纵向截面图。
图中:1、探头本体;2、手柄;3、内腔;4、外腔;5、药液导管;6、刨吸凸起;7:吸入口;8:负压引流导管;9:负压引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清创用双腔超声波探头,包括探头本体1和手柄2,探头本体1具有内腔3和外腔4,内腔3与药液导管5连通;外腔4的外表面上分布有刨吸凸起6,相邻刨吸凸起6之间设有吸入口7,吸入口7与外腔4连通,外腔4与负压引流导管8连通,负压引流导管8连接负压引流装置9。
使用时,药液通过灌注泵注入药液导管5,进而通过内腔3到达探头本体1前端,探头本体1在超声波换能器的推动下沿轴向往复运动,外腔4表面的刨吸凸起6将刺入坏死组织中,在与伤口进行摩擦的过程中将坏死组织粉裂,粉裂后的坏死组织通过吸入口7被负压引流装置9吸入外腔4中,进而通过负压引流导管8吸入负压引流装置9中,从而实现坏死组织的剔除及清理。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晋军,未经王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9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