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1117.4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轮 驱动 智能 平衡 电动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增多,面临越来越拥挤的城市道路,路面资源与汽车数量的剧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让城市道路来适应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不太现实了,只有让我们的交通工具来适应我们的道路才是出路,同时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我们,而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元凶之一便是汽车尾气排放。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节能、环保又能鱼贯于拥挤人群的交通工具,来解决这些日益尖锐的矛盾。
目前市场上开始流传的自平衡电动车,也被称作为思维车,利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环保又节能,或许将是我们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其运行原理主要基于一种“动态稳定”,通过电动车本身自动平衡能力来维持车体在运行方向上的平衡,一般在车体内部设置陀螺仪即体感平衡系统,通过体感平衡系统来感知车体实时状况,来控制车子运行。但目前该自平衡电动车均仅运用于站立式骑行,对于坐着操控以及如何把这一套体感平衡系统与电动摩托车联合运用,尚属于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弥补坐着操控自平衡电动的的技术空白,把自平衡技术运用于电动摩托车,以此公开了一种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通过双轮均设置有驱动以及自平衡系统,实现前后左右各向自由运行,并且省略了传统电动车的制动系统,车子的制动、逆向等运行都由骑行人员通过自身姿态来控制。车子由车轮、电池、控制系统、电机、车体支架、座位、把手等组成,通过对传统电动摩托车车轮位置调整设定,使原本前后设置的两个车轮左右平行设置,使车子在左右方向上更加平衡,骑行人员不用担心前后运行过程中左右侧翻,同时结合车子自身的自平衡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摩托车的骑行难度,两个车轮机械固定于同一根车轮轴的两端,通过同一个轴的连接,并设置于座位下方,骑行者两腿之间,使两个轮子在运行时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使骑行人员在骑行时坐在座位上方感觉更为稳定。车体支架直接或间接机械固定于车轮轴上;座位直接或间接机械连接于车体支架上;把手直接或间接机械连接于车体支架;控制系统、电池及电机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左右排列设置于骑行人员的两腿内侧,发明人为提高车子骑行时的舒适度,对车体支架与车轮轴的直接或间接机械固定的固定点位置做了调整,从传统位于车轮两侧的车体支架,调整设置于两车轮之间,使车体整体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骑行人员在骑行时两腿之间的跨度,有利于车子操控,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增大两轮之间的距离,使车子变向(改变运行方向)更为便捷、灵活。其中车体支架与车轮轴之间优选成倒T型或十字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发明人为提高车子的平衡性,优选车体支架与车轮轴的固定点位于两车轮之间车轮轴的中心位置上,并且为避免左右两侧受力不平衡,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最优选车体支架在两车轮之间车轮轴的中心位置上仅设一个固定连接处,这对在骑行过程中遇路面颠簸,或阶梯路段时,可有效综合左右两轮的速度差,使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发明人为使车体支架与车轮轴更好地固定,在车轮轴上固定车体支架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车体支架的固定模块,车体支架通过固定模块与车轮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用于固定车体支架的固定模块直接铸造于车轮轴上,或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车轮轴上,或者通过螺帽、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所述的电机设置于车轮内部,由车轮引出的电线沿车轮至车轮轴,沿车轮轴至固定模块,并由固定模块中引入车体支架中。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两车轮各自的电机引出的电线经车轮至车轮轴,通过车轮轴上的孔沿车轮轴内部向车轮外侧车轮轴引出,在固定模块处的车轮轴上设置有电线出口孔,两电机的电线从出口出来后进入车体支架内部,最后与电池、控制系统等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驱动智能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固定模块与车体支架固定部位,两者之间至少有一个接触点,为更有效地固定优选平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1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系统和折叠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两用滑板车